星期三, 2月 21, 2018

香港現在賺錢太快,太容易了... 以史為鑒是金融危機嗎?

Danny Cheng"其實大家有留意歷史就知道歷史是不停重複的啦~ 好像以前人類以耕種維生,然後就被工業時代取代再到依家的金融時代! 所以香港人不應該只是靠單一行業而應該做多元發展吧~~"


上週,道指下跌8.4%,標普500指數下跌7.9%,納斯達克下跌8.2%。大家人心惶惶。

Walty見我鬱鬱,便問:“鯨魚,你怎麼啦?”

“怕是又要金融危機了!”我喃喃。

“什麼是金融危機?”Walty一臉無邪天真,他每天的煩惱就只是今天功課多了點,昨天又跟同學有了小口角,完全不知道外界的風霜刀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Uncle Stephen的紡織廠一直外銷韓國,很快就受影響倒閉了。Uncle Stephen被憤怒的工人和債主們圍在辦公室裡一天一夜,沒飯吃、沒水喝。家裡貴一些的家電都被債主搬走了。

但我對金融危機並沒有太大的印象。因為歲月依舊靜好,我只需要讀好我的書,當好我的學生。這種對經濟俗務懵懂的狀態,一直維持到了我大學畢業。也因此,對2000年科網股爆破,2003年非典帶來的市場恐慌,都沒有真實的感受。

現在, 我看著Walty稚嫩的臉,要不要提前告訴他這殘酷的現實?還是讓他和我一樣無憂無慮地長大?


1. 影響股票大跌的兩個因素

“鯨魚,到底什麼是金融危機啊?是不是就是你們說的很多很多股票大跌?” Walty拽著我的手直晃

“股票大跌只是其中的一個現象。”我說,“你還記得,我跟你講過什麼是股票嗎?”

“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把它分成很多很多份,拿出一部分來賣給大家。你買了股票,你就是這個公司其中一位所有人。”Walty很自信地回答我。我點點頭,他應該是對財經真的有興趣吧。

我繼續問:“那股票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呢?”

Walty說:“你之前跟我說過,公司賺錢,就代表公司的價值漲了,更值錢了,所以,股票的價格就會漲。生意不好了,公司沒之前賺錢了,甚至虧錢了,那麼股票就會跌。”

我補充道:“不光如此,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心。”

Walty滿眼疑惑:“人心?”

我解釋說:“還記得供求價格曲線嗎?”

Walty:“當供應多,需求少,價格就會下跌;供應少,需求多,價格就會上漲。”

我:“當大家覺得自己手裡的股票明天會比今天更便宜,而且在一段時間內,會越來越便宜。大家會怎麼樣?”

我的問題有點跳躍,他腦子轉不過來了:“會怎樣?等便宜了再買點?”

我點頭:“這是一種做法。通常在價格像海浪一樣有起有伏的時候,我們會這麼做。我們相信這家公司未來會賺更多的錢,他的股價下跌只是很短期的情況,未來很快會升上去。這時候,我們會在便宜的時候,再買一點,拉低我們買入的平均價。”

我:“但是,當大家覺得未來比較長一段時間,股票都會越來越便宜的話,大家都會先乘手裡的股票還沒有那麼低價的時候,賣掉它們,換取現金,等價格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回來。”

Walty點頭。

我:“大家都這麼想,大家都在賣股票。這樣要買的需求少了,賣出來的股票變成了供應,供應增加了。價格會怎樣?”

Walty:”需求少,供應多,價格就會降低。”

我:“這就是人心。不管公司賺不賺錢,當大家都覺得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會跌,大家就都會賣。股票就會越來越便宜。越便宜,大家就賣得越多。形成了惡性循環。”

Walty:“哦!我知道了。這就是群體性弱智。”

我:“股票大跌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經營得不好,一是人心,即大家覺得未來會跌。這兩點很重要,你先記住了。”

“嗯嗯。記住啦!”Walty像搖著尾巴的小狗一樣,對我展開甜甜的笑容。


2. 歷史上的金融危機

我:“剛剛你問什麼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甚至全世界,大部分金融指標(如股市、貨幣、房地產、金融機構的倒閉數)急劇和短暫地惡化。”

Walty:“那跟股票大跌有什麼關係呢?”

我:“金融危機通常最直接的表現是大多數股票急速下跌。因為股市是公開市場,在每個工作日的交易時間,價格每分每秒都因為供求關係而不斷變動,因此能最快最直接地反應經濟狀況。”

Walty:“為什麼會有金融危機呢?”

我:“我先跟你講講以前的幾次金融危機,你想一想,這些危機都是怎麼出現的。”


(1)1637年,荷蘭鬱金香熱

我:“鬱金香,你知道的,就是咱家門口那兩盆。漂亮不?”

Walty:“就是長在沙子裡的那兩盆吧?好看!”

我:“380年前,歐洲人非常喜歡鬱金香。那時候的荷蘭,戰勝了西班牙,一躍成為海上帝國,是歐洲的經濟大國。

鬱金香是一種難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的植物。一開始,因為供需不平衡,鬱金香的價格有了較大的漲幅。之後,引起了投機分子的注意,他們有計劃地行動,哄抬鬱金香的價格。

在一本《鬱金香狂熱》的書中寫道:‘1636年,一棵價值三千荷蘭盾的鬱金香,可以交換八隻肥豬、四隻肥公牛、兩噸奶油、一千磅乳酪、一個銀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張附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

Walty:“哇!可以換這麼多?還有一條船?太誇張了吧。那些投機分子真壞。”


我:“買賣鬱金香讓人一夜暴富的傳聞在民眾間傳播。那些沒有錢的農民、小手工業者都開始購買。他們買不起頂級品種的鬱金香,只能買一些便宜的,使得連便宜的品種都價格飛漲。最初的買家——鬱金香愛好者們,看不上那些低品級的鬱金香。價格越來越離譜,開始有人不再願意購買。需求跌了,價格就......?”

Walty說:“跌了。”

我:“是的。就如剛剛說的股票一樣。價格下跌,大家開始拋售,價格就跌得更快。本來只是一朵花,卻賣到了天價。現在泡沫破了,很多用高價、甚至借錢購買鬱金香的人,幾天內傾家蕩產。”

Walty:“那鬱金香賣多少錢了?”

我:“我想,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荷蘭人都會很討厭鬱金香。需求少了,價格自然就很低。再過了很久,又回到一朵花本來應有的價值附近。比如,我們現在在香港買一棵鬱金香,大約35元,荷蘭應該也相差不大。”


(2)1991年,日本房產泡沫

我:“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我們鄰居——日本。1980年代末,那時候,鯨魚剛進小學,日本經濟非常繁榮。美元貶值,日元升值,吸引其他國家資金流入國內。”

Walty:“為什麼會吸引其他國家的資金?”

我:“還是我們剛剛提到的‘人心’。大家看到日元快速上漲,而國際通用貨幣——美元下跌。害怕繼續持有美元會貶值,就購買正處於上升通道的日元來規避匯率風險,或賺錢匯率差價。”

Walty:“就是說,人心會看到漲,就去買,看到跌,就趕快賣。”

我:“嗯。我們叫這種投資策略為‘追漲殺跌’。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貿易,日本政府多次降低利率,以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加上來自國外的遊資,日本國記憶體在了大量的過剩資金。這些過剩資金湧入日本房地產和股市,迅速推高房價和股價。”

Walty:“為什麼利率低,就能刺激消費和投資呢?”

我:“利率低,我們把錢存在銀行裡,就收不到多少利息,還不如拿出來買買買,或者找其他地方賺更多的錢。而我們從銀行裡借錢也便宜了,就多了人借錢消費和借錢投資。大家的債務就會越來越多。”

Walty:“根據‘追漲殺跌’的規則,房子會越來越貴,股市也會越來越高?”

我:“真聰明。就是這樣。和荷蘭的鬱金香一樣。”

Walty:“鬱金香可以換牛啊、床啊、船啊的,日本的房價有多高?有現在的香港高嗎?”

我:“在1991年樓市頂峰,東京市區樓價高達日元1450萬/平米。按現在的匯率,相當於港幣104萬/平米。現在香港的樓價是12萬/平米。”

Walty:“哇!貴那麼多?!”

我:“是的。當時東京23個區地價的總和可以買下半個美國。”

Walty:“哈?一個東京能買下半個美國?!那,現在東京的房子多少錢?”

我:“2017年,東京的平均房價也就94萬/平米,相當於港幣7萬/平米。”

Walty:“從100多萬到7萬,從天上掉到地下了呢。股市呢?”

我:“香港股市的市盈率是十幾倍,而當時日本股市平均市盈率高達100倍。當時日本的經濟學家們洋洋得意,說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傳統經濟規則對日本不適用。日本人那時候非常自信,到處買買買,像現在的中國人。”

Walty:“中國現在也是這樣嗎?”

我:“很多地方很像。”

Walty:“後來呢?”

我:“因為股票和房地產賺錢太快,太容易了。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放棄了主業,開始專門炒作投機。因為貸款利息低,也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貸款購買房子和炒股票。

1989年底,為了抑制泡沫,日本政府提出加息,之後又提出控制房貸的規定。加息之後,貸款成本增加,買同樣的房子,每個月要供更多的錢。借款炒股也增加了成本。控制房貸之後,很多原本想買房的人,因為借不到貸款,就放棄購買了。對房子和股票的需求就迅速下降。

1990年,日本股票大幅下跌,跌幅達到40%以上,幾乎是腰斬了。股票大跌造成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房價也跌了46%。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自此,開始了日本‘失去的20年’。”


Walty:“失去的20年?”

我:“就是之後的20年,日本陷入了長期的經濟不景氣中,到如今已經二十幾年了,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你看這張圖,從1987年開始,日本房地產急速拉高,又於1990年,斷崖式下跌。至今一直徘徊在低位。那時候很多在高位買房,背上沉重負債的人,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就自殺了。”

Walty:“自殺多可惜啊?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我:“是的。不到最後,不算輸。千萬別輕易放棄生命。沒了命,才是真正輸了。”

Walty點頭。


(3)2007年 美國次貸危機

我:“第三個故事是你出生那一年的事情,發生在全球最強的國家——美國。也是最近一次大型的金融危機。”

Walty:“美國怎麼啦?”

我:“我們正常買樓,向銀行貸款。銀行會評估我們房子的市場價值,根據我們的收入,來給我們批核貸款。比如,100萬的房子,銀行只借給我們70萬,30萬要我們自己出。房子是我們貸款的抵押物,如果我們還不了錢了,銀行就收走我們的房子。就算房價跌了一點,抵押物的價值還是能蓋過貸款總額。

銀行還限制了每個月供的錢不能超過月收入的六成。也即,如果我每月穩定的收入是一萬元,銀行只給我們每月最多供6000元的貸款。這樣以保證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還貸款。

在這樣的限制下,銀行面臨的風險是可控且有限的。”

Walty:“這是正常的情況。不正常的是怎樣的?”

我:“你看這張圖,這是美國次貸危機前後的房價走勢圖。在2007年以前的很多年,房價一路走高。大家對不動產充滿了信心。根據人心的追漲殺跌規則,在2007年以前,大家會怎樣?”


Walty:“會去買更多的房子。”

我:“沒錯kiss kiss。大家覺得房子肯定會漲啊。買房子的人越來越大膽,銀行也想賺更多的利息。所以,銀行開始放開上面提到的那些限制。

美國把人們分為三個信用等級:優級、次優級和次級。那些能夠按時付款的人被評為優級,不能按時付款的是次級。

為了賺更多的錢,銀行不僅把錢借給了優級客戶,還借給了次優級和次級客戶。”

Walty:“明知次級的那些人還不了錢,為什麼還要借給他們呢?”

我:“次級貸款的風險大,所以收的利息也比一般的貸款要高出2-3%。也就是100元的貸款,如果平常一年收2元,次級貸款就能收4-5元。

而且,銀行認為房價會繼續上漲,萬一次級客戶還不了錢,它們也能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樓價是繼續上漲的,賣出去也能賺一筆。”

Walty:“銀行真會算啊!”

我:“是呀。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借錢,銀行甚至提出了買房的頭三年可以不用還貸,等到三年後才需要還。因此,那些根本買不起房子的人,也去買房。

剛開始,還算順利,樓價上漲,雖然也有違約不還貸的,但如之前所說,銀行把樓收回來賣出去一樣有錢賺。可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樓價會繼續上漲。”

Walty:“房子開始跌了嗎?為什麼會跌?需求降低了嗎?”

我:“哈哈。看來,你對供求價格曲線已經非常熟練了。沒錯。需求降低了。誘因是加息了。”

Walty:“又是加息?日本也是加息。莫非這幾天股票大跌也是因為加息?”

我:“BB挺有天賦的麼!沒錯。利息率是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每次使用都會帶來長遠而廣泛的影響。貸款利息率更高了,那些本來就還不起的次級客戶,就更還不起了。銀行壞賬增加,樓價下跌。

要命的是,銀行自己的錢有限。為了賺更多的錢,發放更多的貸款,銀行也向其他人借款。他們把這些次級貸款打包,搖身一變,稱為“金融衍生品”,賣給其他人。由此收到的資金,再次投入到次級貸款業務中去,使得次貸業務的規模成倍上漲。

很多購買這些金融衍生品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是次級貸款業務,覺得有銀行或其他大型金融機構擔保,肯定沒問題。沒想到次級貸款大面積毀約,如多米諾骨牌一樣,一下子大量金融機構因為債務太多太大而破產,就引起了這一輪的金融危機。

由於美國國際影響力太大,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陡增,一些國家甚至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



3. 機器的參與

我:“歷史儘管不會重複,但又總是驚人得相似。1987年-1988年,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1997-11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每過十年,金融危機就造訪一次。”

Walty瞪大了眼睛:“現在是2018年,正好十年呢!這是詛咒嗎?”

我:“就是因為現在正好是十年,所以,美股大跌才引起大家的恐慌。大家急著拋售手裡的資產,讓股市跌得更為劇烈。這就是人心的力量。反觀美國各項經濟資料,沒有出現大的負面問題。”

Walty:“人心!追漲殺跌!”

我:“是的。與往年不同的是,由於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機構採用電腦程式自動買賣股票。據說,如今,美股市場超過85%的交易都由電腦來完成。”

Walty:“為什麼要用電腦程式來買賣股票。”

我:“因為電腦的執行速度是人工速度的幾千倍。他們執行著簡單的‘追漲殺跌’策略,由於電腦速度極快,且無需思考,能賺取由時間差帶來的價格差。如武俠小說中寫的一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Walty:“那電腦操作之後,有什麼影響?”

我:“‘追漲殺跌’帶來的劇烈波動,因為機器的參與,變得更頻繁,波動幅度更大。因此,你會發現,這些年,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更多也更極端。”

Walty:“這一次也跟加息有關嗎?”

我:“有些關係。美國各項經濟資料都很好,美聯儲就把加息提上了日程。大家擔心加息後利息成本太高,讓借貸投資變得無利可圖,所以,率先開始賣掉一部分債券和股票,尤其是那些貸款投資的人。”

Walty:“這樣就觸發了‘追漲殺跌’機制,又因為機器加大了幅度?”

我:“沒錯。”


4. 以史為鑒

Walty:“那我們能做什麼呢?”

我:“我們可以從歷史上那幾次金融危機,發現規律,從而指導我們現在的行為。”

Walty:“有什麼規律呢?”

我:“我講了鬱金香的故事、日本的泡沫和美國的次貸。你覺得三件事情,有什麼共同點?”

Walty:“股市和樓市價格漲得飛快。漲到很高很高,大家都再也買不起,很多人借錢來買。大家買來不是為了用,而是為了很快賺到更多的錢。價格很快又跌得很低,很多人破產。”

我:“說得很好。金融危機前,通常已經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經濟繁榮,實體經濟出現停滯,大量剩餘貨幣進入到了金融行業,如樓市、股市、甚至到咱們上次提到的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中,造成資產價格快速大幅上漲。從一開始僅是專業投資者參與,到投機分子加入哄抬價格,到最後連大部分普通民眾都參與了進去。

但是,實體經濟的增長無法有效地支撐金融資產的價格。消費能力也有上限,購買力不足。泡沫就會破裂。當價格開始下跌,引起恐慌心理,消費和投資急速萎縮,甚至影響了實體經濟。

在危機中,背負大額貸款的人受到重創。商品價格又回歸到本身價值附近,慢慢隨著經濟回暖,價格又再次升高,直到再來一個迴圈。”


Walty:“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首先,瞭解金融危機的規律。這樣你就能‘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當金融危機發生時,說明價格將要回歸價值,甚至因為跌得太慘,而低於價值,因此,正是我們買入的好時機。記得剛開始提到影響股票的兩個因素,一是追漲殺跌的人心,一是公司的經驗狀況。懂得在危機之後,發現公司經驗狀況良好,但因為人心而跟隨大市下跌的優質股,買入並持有,等到下一次資產開始快速上漲時賣出。

其次,要守住投資的規則,懂得止損和止賺。堅信價格總會回歸價值,因此,在價值附近或低於價值的時候購買,在高出價值一定程度賣出。當你恪守規則,你就不會迷失在泡沫中。

第三,時刻都要控制負債收入比例,不能太高,不能超過我們能夠承擔的水準。這樣,無論危機與否,都不會受到重創。

人的一生,有好幾個十年。越早懂得這個規律,就能越早抓住時機。等幾輪金融危機下來,你就能積累一大筆財富。這也是我這麼早跟你解釋金融危機的初衷。希望你能在未來的人生中,學會在危險中發掘機遇。”

Walty有些懵懂地點點頭。超可愛的啦~~

Sources: Business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