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10, 2009

搵笨膠袋稅 1年嘥袋 78億個


Atnext: "醞釀兩年的膠袋稅週二實施,政府向每個背心膠袋徵稅五毫,預期新例可逼市民每年少用十億個膠袋。

新例是否奏效仍然未知,但膠袋業界卻發現超市預製膠袋、不織布袋和垃圾袋訂單激增;這些袋的膠量遠超背心袋,單單一年新製膠袋已等於八十八億個背心袋,減袋十億變成嘥袋七十八億個。

「之前成年冇去管理處攞垃圾袋,而家唯有攞番,垃圾袋大大個,肯定唔及背心袋咁環保啦!無法,我唔會俾五毫子膠袋錢,有街坊話,買得多嘢,叫超市送貨上嚟,人力物力開車嘅油錢係佢哋嘅,唔關我事。」住在調景嶺健明邨的成姑娘,對膠袋稅的推行非常反感,她覺得,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最離譜係超市好多貨品喺架上一袋二袋袋好晒,話係特惠裝,透明膠袋裝住三支飲品或三盒餅,連洗潔精、洗頭水、雪糕、麥皮,乜都用個膠袋封住嚟賣,啲袋鬼咁厚,搣爛咗唯有係丟咗佢,唔可以循環再用!為咗避膠袋稅,超市搞咁多嘢,係咪無嘢搵嘢搞!」成姑娘大罵。

連尋常師奶都看得到膠袋稅未見其利,先見其害,但環境局偏偏視而不見。民間組織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就同政府計數,他在七大超市實地調查,發現每間超市至少有二十種品牌貨品為了逃避膠袋稅,以預製袋包裝,聲稱是特惠裝。他統計,每個品牌每日每店賣二百件,在七大超市旗下二千分店每日便共賣出八百萬件。

「一年就會消耗廿九億二千萬個不能循環再用的厚膠袋!要知道預製袋的膠厚度係一般背心袋的三倍,即等於一年用八十七億六千萬個背心袋,比環境局估計膠袋稅能省十億膠袋的數量還要多。這些袋用完即棄,無法再造,丟入堆填區的話,製造大量無法溶解的垃圾。」何解釋。

何民傑的估計不是空想,香港塑料袋業商會副會長劉志良表示,預製袋的訂單的確比往年同期多了兩成,除了預製袋,用來作環保袋的不織布袋也一樣訂單急升。「不織布袋呢半年比去年同期多咗五成訂單,單係我間廠已做了八萬個不織布袋。

「有 鞋廠要求我哋唔好做膠袋,驚影響商譽;佢哋唔要紙袋要形象高啲嘅不織布袋,係一種看似紙袋或麻袋物料的購物袋。其實嗰啲都係膠袋。」劉說:「以前一個鞋盒 加一個膠袋就載對鞋走,而家每『隻』鞋有一個不織布獨立包裝,再放入一個鞋盒,再由一個不織布袋載走,以為可改善公司形象,其實仲唔環保;一個不織布袋耐 用程度等於幾多個膠袋就唔知,但膠量等於一個背心膠袋的四十倍!」

扮作「環保袋」的不織布袋到底又等於幾多膠袋?百佳超級市場自稱近日換購不織布 袋服務,向顧客派發超過八十萬個袋,保守估計,若今年各大超市推出一百萬個不織布袋,就等於四千萬個背心膠袋,加上相等八十七億六千萬個背心袋的預製袋, 今年便新製了八十八億個袋,絕對因減得加。

「不織布袋好靚,越做越花巧,將膠料出厚壓花紋,再加埋絲帶、拉鍊及鈕釦,易攜帶、又時髦;成本價要十 蚊一個,不過以前收集回來的膠袋,只要用電融化,用水冷卻,變成膠粒,我哋就可以循環再用,而家啲不織布袋,回收返嚟之後要用人手拆番晒啲拉鍊、絲帶、鈕 釦出嚟,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循環再用的代價大咗好多。」劉又舉例,市場現在流行一些「令面」紙袋,實則內有四成膠料,客戶只製造環保的假象,實則膠紙袋承 托力不及膠袋,容易爛。

預製袋因減得加
20牌子貨品× 200件/日× 2000分店× 365日
=29.2億個× 3個背心袋
=87.6億個背心袋/年

據部分超市供應商說,部分超市不想支付額外的環保袋製作費,乾脆向上架的商戶揼心口,要求他們在環保袋上賣廣告,商戶不想得失超市唯有照付當宣傳費,結果換來現時超市提供不同款式的潮袋給顧客換領。甚至有傳超市亦預先通知商戶,最好把貨品預先包裝,方便顧客攜帶,因此近日超市推出不少聲稱優惠裝。

「背心膠袋的訂單確係少咗三成,不過隨之而來的,係垃圾袋多番三成,仲有超市裡面賣生果供顧客自取的一格格透明蔬果袋,又多兩成。」劉說:「人人以為背心膠袋係罪惡溫床,要除之而後快,但其實換來其他膠袋,後果仲大鑊,之前好多人用背心膠袋做垃圾袋,個背心位最啱打結,而家話要收稅,大家唔攞背心袋,用垃圾袋,成本對我嚟講係差唔多,不過垃圾袋的面積比背心袋大兩倍,因為我哋要做長啲俾客戶可以有位打結。」

劉說,全港一百二十個塑料廠廠商會員,只有十五間兼做膠袋、紙袋、不織布袋及垃圾袋,膠袋稅叫這十五間廠生意大增,「但其餘只做背心膠袋嘅廠,要佢哋發展多一條生產線,又做埋不織布袋及紙袋,係好沉重的事,由去年至今,已有五至六間公司倒閉,估計未來將會更多。」

政府誤導

劉又踢爆政府一面扮環保,強推膠袋稅,但另一方面,膠袋業界建議政府發展塑料回收業,甚至有英國及澳洲顧問公司來港探路,欲搞塑料回收業,「我哋叫政府撥塊地出嚟,但政府一直就係拖,考慮吓先啦,無次搞得成。而家話預計每年兩億膠袋稅,係咪會真係搞好塑膠回收業呢,政府都係話考慮吓先!」

何民傑亦踢爆政府連串大話,「環保署○五年委託顧問公司 GHK進行的研究報告,不建議港府開徵膠袋稅,因為膠袋只佔本港總垃圾量百分之一點八。但政府最終當無聽過,個報告都只登喺環保署網頁內,仲係英文版,擺明唔想太多人知。即使唔聽本地顧問公司,都可以參考其他國家例子,好似愛爾蘭咁,膠袋稅實施初期,確係少咗九成膠袋,不過好快已得番七成,因為市民已經慣咗膠袋稅。」

「政府又話每日傾倒成千噸膠袋垃圾落堆填區,實情係堆填區內大部分係建築廢料,當中最多屬建築廢料,佔總量四成。」何批評:「環保係應該從生活習慣開始去改,如果要強制立法,只會造成反效果,膠袋稅如是,即使邱騰華而家搞緊的停車熄匙都一樣,第日唔想停車無冷氣,啲人咪四圍兜圈兜到要上車為止囉,車的廢氣一樣係污染環境。」

愛爾蘭經驗不跌反升

香港並不是膠袋稅的先行地區,早於○二年愛爾蘭已率先立例,對零售商派發的膠袋徵收塑膠稅 Plastax。每個膠袋徵收一角五仙歐羅(約港幣一元五角)。該稅實施初期,購物膠袋使用量一度降低九成二,每人一年由丟棄三百二十八個膠袋大幅減至二十一個,效果顯著,但其實隱藏另一些問題。

同期紙袋數量大幅上升,膠垃圾袋用量更飆升十倍,雙方互相抵銷,膠袋總用量不減反加。當地政府○七年再把環保費增至二角二仙歐羅(即約港幣二元三角)。不過環保團體的數字顯示,垃圾袋卻增加了七萬多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