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亞: "美國《時代》雜誌形容,Facebook是現時全球第三大國家,擁有逾5億國民。我們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位在過去30天內曾經出入該網站。Facebook是如何誕生?誕生背後又是怎樣的人性衝突故事?假如每個Facebook用戶都去看《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這部描寫Facebook創辦人故事的電影,肯定都是另一傳奇。
因為社交網站Facebook的成功,連帶社交上與初相識的人的流行用語都變成是﹕「Facebook Me」(Facebook我)。「你Facebook鰦未?」還未?也就注定彼此「冇偈傾」。不是因為大家要討論Facebook這回事,而是彼此都會透過Facebook去傾偈。Facebook不是溝通工具,是溝通平台。有興趣的是,所有能夠即時溝通的工具如手提電話,都急不及待與Facebook 掛鹇,因為手機用戶會反過來依賴電話中的Facebook功能與朋友溝通,而不是直接致電朋友。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現象——更有人認為,Facebook是21世紀其中一項最偉大的發明。因為21世紀人類的溝通方法改變了,我們習慣留言,不習慣直言。上網就是工作,上網就是生活,與朋友聚舊,不一定要出來晚宴,在網上一人一句留言,都可以成事。Facebook的賣點,就是協助人建立社交生活虛擬圈,這個圈甚至可以無限擴大,你可以與5億來自世界各地的註冊用戶結為朋友,亦可以與5億Facebook國民為敵。Facebook是沒有警察的國家,不過假如你要出言不遜、詆譭他人,你的行為便會給所有認識你(甚至不認識你的人)看見,你會被他人「移除」(remove)、「阻止」(block),永不超生。
我們的生活與Facebook緊密聯繫,當然也有人會問,究竟Facebook何時會沒落?何時會被網民捨棄?相信很多科技及創意天才都渴望成為擊倒Facebook,創造另一科網傳奇的下一人。
Facebook創辦過程為故事藍本
《社交網絡》是第一部以Facebook創辦人及網站誕生為故事藍本的電影,影片不是姑隱其名地影射,而是直接指名道姓地拍出幾個年輕人創造Facebook傳奇的經過,所以影片由籌備到上映,都相當惹人關注。
Facebook始創者Mark Zuckerberg成了現時世上最年輕的超級富豪,這位今年只得26歲的80後,他的成名故事有人形容是成功必須經過的過程,亦有人會認為是聲名狼藉兄弟
電影中的Mark Zuckerberg是科技天才,美國哈佛大學高材生,他擁有所有天才的特質﹕恃才、傲慢、目空一切,上堂不留心,因為他早已明白教授所講的一切。但他要承受的苦果是,他是社交失敗者,特別與異性相處及溝通方面。影片開場就是他在大學餐廳與女友舌劍唇槍的分手戲,他說話連珠炮發、思路敏捷,總以為理據在自己一方,但他很快便明白到,感情不是講理據。更令觀眾意想不到的是,Facebook概念誕生的前身,其實是源於Mark Zuckerberg向女友報復,要向全世界證明他是聰明地存在而作出的反叛行為。當大部分同學及宿友都在開派對狂歡時,他卻寂寞地躲在宿舍,花數小時建立起品評大學女生樣子的網站Facemash,盜取大學網站內女同學照片。豈料數小時內網站吸引了數萬人次點擊,令校園網絡癱瘓。他幾乎因此被踢出校,但他在同學間一夜成名。
從與合伙對簿重構來龍去脈
關於Mark Zuckerberg的故事,坊間流傳過很多版本,最多人說的版本是,他為了網站的發展,與合伙同學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爭奪資產。影片以兩宗官司同時審訊的過程,來重構Facebook發展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幾位著名大學的醒目年輕人,如何向夢想進發。
Mark Zuckerberg是否因為貪錢,而與同學一一反目,要留待觀眾去判斷,但影片導演大衛芬查所理解的Mark Zuckerberg,背後受到更大的推動力,其實是來自向全部人甚至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及想法。
大衛芬查理解到,年輕人在社會做事,往往受到成年人的掣肘,理由是﹕你經驗未夠。這就正如大衛芬查在年輕時入行拍電影所遇到的困難一樣。他明白到所有驚天動地的創造,都是源於破壞。正如Mark Zuckerberg所幹的事情一樣,天才會把舊的規則破壞,建立起更有創意的新秩序。但不是所有天才都會成功,天才還要依賴的是﹕時勢和機遇。就算以上兩者出現了,也要能夠及時把握。在把握的過程中,難免與不同步伐的合伙人、同學出現分歧。
刻劃立體超越一般人物傳記
《社交網絡》不單單是創時機、趕話題的通俗電影,影片超越一般人物傳記格局,藉覑這位現實中的傳奇人物,更深入剖析天才創造背後,所引發的破壞、矛盾、金錢、權力和衝突。Mark Zuckerberg是百分百的悲劇英雄,他為了建立成功的社交網站,而付出了自己的社交網絡,他因為孤獨、寂寞、難以與人溝通,而期望在網絡世界得到彌補,他終於成功了,成了超級富豪,但最後還是繼續孤獨、繼續寂寞,因為一切已經因財失義。
劇本把不同人物、利益和思想都描寫得非常立體,把Facebook故事變成強而有力的人性利益衝突故事,導演大衛芬查對拿難多重人物、主題、場面和多元敘事角度,都準確無誤,情節緊湊,是一部達至相當高水平的刻劃人性電影。 "
因為社交網站Facebook的成功,連帶社交上與初相識的人的流行用語都變成是﹕「Facebook Me」(Facebook我)。「你Facebook鰦未?」還未?也就注定彼此「冇偈傾」。不是因為大家要討論Facebook這回事,而是彼此都會透過Facebook去傾偈。Facebook不是溝通工具,是溝通平台。有興趣的是,所有能夠即時溝通的工具如手提電話,都急不及待與Facebook 掛鹇,因為手機用戶會反過來依賴電話中的Facebook功能與朋友溝通,而不是直接致電朋友。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現象——更有人認為,Facebook是21世紀其中一項最偉大的發明。因為21世紀人類的溝通方法改變了,我們習慣留言,不習慣直言。上網就是工作,上網就是生活,與朋友聚舊,不一定要出來晚宴,在網上一人一句留言,都可以成事。Facebook的賣點,就是協助人建立社交生活虛擬圈,這個圈甚至可以無限擴大,你可以與5億來自世界各地的註冊用戶結為朋友,亦可以與5億Facebook國民為敵。Facebook是沒有警察的國家,不過假如你要出言不遜、詆譭他人,你的行為便會給所有認識你(甚至不認識你的人)看見,你會被他人「移除」(remove)、「阻止」(block),永不超生。
我們的生活與Facebook緊密聯繫,當然也有人會問,究竟Facebook何時會沒落?何時會被網民捨棄?相信很多科技及創意天才都渴望成為擊倒Facebook,創造另一科網傳奇的下一人。
Facebook創辦過程為故事藍本
《社交網絡》是第一部以Facebook創辦人及網站誕生為故事藍本的電影,影片不是姑隱其名地影射,而是直接指名道姓地拍出幾個年輕人創造Facebook傳奇的經過,所以影片由籌備到上映,都相當惹人關注。
Facebook始創者Mark Zuckerberg成了現時世上最年輕的超級富豪,這位今年只得26歲的80後,他的成名故事有人形容是成功必須經過的過程,亦有人會認為是聲名狼藉兄弟
電影中的Mark Zuckerberg是科技天才,美國哈佛大學高材生,他擁有所有天才的特質﹕恃才、傲慢、目空一切,上堂不留心,因為他早已明白教授所講的一切。但他要承受的苦果是,他是社交失敗者,特別與異性相處及溝通方面。影片開場就是他在大學餐廳與女友舌劍唇槍的分手戲,他說話連珠炮發、思路敏捷,總以為理據在自己一方,但他很快便明白到,感情不是講理據。更令觀眾意想不到的是,Facebook概念誕生的前身,其實是源於Mark Zuckerberg向女友報復,要向全世界證明他是聰明地存在而作出的反叛行為。當大部分同學及宿友都在開派對狂歡時,他卻寂寞地躲在宿舍,花數小時建立起品評大學女生樣子的網站Facemash,盜取大學網站內女同學照片。豈料數小時內網站吸引了數萬人次點擊,令校園網絡癱瘓。他幾乎因此被踢出校,但他在同學間一夜成名。
從與合伙對簿重構來龍去脈
關於Mark Zuckerberg的故事,坊間流傳過很多版本,最多人說的版本是,他為了網站的發展,與合伙同學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爭奪資產。影片以兩宗官司同時審訊的過程,來重構Facebook發展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幾位著名大學的醒目年輕人,如何向夢想進發。
Mark Zuckerberg是否因為貪錢,而與同學一一反目,要留待觀眾去判斷,但影片導演大衛芬查所理解的Mark Zuckerberg,背後受到更大的推動力,其實是來自向全部人甚至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及想法。
大衛芬查理解到,年輕人在社會做事,往往受到成年人的掣肘,理由是﹕你經驗未夠。這就正如大衛芬查在年輕時入行拍電影所遇到的困難一樣。他明白到所有驚天動地的創造,都是源於破壞。正如Mark Zuckerberg所幹的事情一樣,天才會把舊的規則破壞,建立起更有創意的新秩序。但不是所有天才都會成功,天才還要依賴的是﹕時勢和機遇。就算以上兩者出現了,也要能夠及時把握。在把握的過程中,難免與不同步伐的合伙人、同學出現分歧。
刻劃立體超越一般人物傳記
《社交網絡》不單單是創時機、趕話題的通俗電影,影片超越一般人物傳記格局,藉覑這位現實中的傳奇人物,更深入剖析天才創造背後,所引發的破壞、矛盾、金錢、權力和衝突。Mark Zuckerberg是百分百的悲劇英雄,他為了建立成功的社交網站,而付出了自己的社交網絡,他因為孤獨、寂寞、難以與人溝通,而期望在網絡世界得到彌補,他終於成功了,成了超級富豪,但最後還是繼續孤獨、繼續寂寞,因為一切已經因財失義。
劇本把不同人物、利益和思想都描寫得非常立體,把Facebook故事變成強而有力的人性利益衝突故事,導演大衛芬查對拿難多重人物、主題、場面和多元敘事角度,都準確無誤,情節緊湊,是一部達至相當高水平的刻劃人性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