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8, 2015
Bayley & Jackson 極不專業及可怕的牙科醫務所
是咁的,我可能得閒得制,諗住洗牙!所以book左上星期六見牙醫,當時我D牙冇痛,只諗住洗牙,點知庇利積臣牙科的 Dr. Yung Yu Ki (容宇琦) 話我右上的智慧齒要拔,唔知點解當時會聽佢講,但佢竟然用左大約一個鐘都唔成功... 重整斷左隻牙,牙腳仍留在牙肉內,而佢竟然就咁放棄,然後叫我先回家等傷口瘉合,他十分無醫德及可惡!令我呢幾日都睡不著,食野同mark大口都痛,而兩日後,佢仍未能提供拿出牙腳的方法,只說可以轉介我到佢地公司的專科 Dr. Ben K C Chow (周烱昌),但佢收費好貴,要$8000剝一隻智慧齒,如果你地會點樣? 我覺得 Bayley & Jackson 絕對是一間黑店!
所以,千萬不要光顧庇利積臣牙科醫務所!
星期五, 4月 17, 2015
眼睛想旅行
返工想踩車? 不過去踩車之前,大家都應做足功課,上網搵吓料! Google Map 公布本地「Google最新街景熱搜景點排行榜」,除咗話俾大家知十大香港景點之外,仲有十個港人最愛搜索嘅外國景點,你哋又估下係邊度?
1)美瑛富良野之路-日本北海道
2)湯布院温泉-日本九州
3)道頓崛商店街-日本大阪
4)道頓崛遊河河道-日本大阪
6)地下鐵難波站-日本大阪
7)威尼斯-意大利
8)Top Gear試車賽道-英國
9)富士山-日本靜岡
10)大阪城-日本大阪
咁香港又點呢?最多人鍾意搜索嘅地方依次序為長洲、南丫島、馬灣公園、坪洲、盧吉道、海洋公園、龍脊、城門水塘、赤柱廣場、東澳古道。睇到呢度,我諗大家都想踩車,我都係,不過走唔開,咪繼續用 Google Map,先預定路線la~
Source: PCM
星期二, 1月 27, 2015
識嫁一定嫁踩單車的男人?!
Danny Cheng: "我認為真的如此,講得好啱 :)"
香港,空氣污濁,政治形勢更甚,如何在茫茫人海裡找尋一個好男人呢?鯨魚認為,識嫁一定嫁踩單車的男人。但是只要你走到吐露港上,看看跑步徑與單車路上的男人,可能你會發現,喜愛兩個輪的男生更值得付託終生。
一. 更有膽識
踩車的人,最難令人理解的興趣,就是征服山坡,無論飛鵝山、大帽山,抑或位於東涌的深屈道,他們都會迎難而上,攀上去。到達山頂後,就算要從1:4的斜道下坡,都不會說一句「我恐懼!」而一走了之,反而他們會「踩下來,豁出去」,然後高速奔馳,幾分鐘後,獅子山下又多一條好漢。
二. 搵錢的原動力
蔡生話跑步是一門極慳家的興趣,本人恕難同意,君不見一條「2义你」的緊身褲索價過千,一對「日本版虎走」又盛惠二千大元的時候,真的隨時「左腳一伸,貴過你全身。」既然是敗家,倒不如選擇單車這個敗家新貴,然後努力向上賺錢,以滿足過千一條車胎、過萬一對「爬山軨」的需求。加上主流傳媒的「推廣」,配件的價錢早已刊登各大報刊上,你又怎能不對另一半「開誠報價」呢?
三. 好膝頭.好男人
眾所周知,跑姿不正確,就會很易傷膝頭。亦有可能增加骨關節炎風險。而單車是相對較溫和的帶氧運動,膝蓋所承受壓力比較少,自然可以踩得更輕鬆。正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還是要好好珍惜,以免太易屈膝。
四. 機械知識
愛單車的男生,無論是文科抑或理科生,總會為愛車學懂一點機械知識,讓他們可以組裝或維修心愛的玩具。慢慢地,就算要他們組裝「宜家傢俬」,他們都不會畏懼,輕易上手。
五. 飽覽更多大自然
雖然兩種運動的人都喜愛遊走大自然,但是「速度勝於雄辯」,一對情侶踏單車由大圍到大尾篤,只需約一小時,沿途可齊齊輕鬆「望吓山、望吓海」。假如他們選擇跑步的話,就要花上一倍時間,全程大家更可能「上氣唔接下氣」,影響雙方溝通,怎能好好享受quality time?
六. 移動吃貨
同上,快點到大尾篤,自然可以快點「霸位」食好嘢,食完又可以快快去下一站,食豆腐花。假如妳男人喜愛一起慢跑的話,你們可於日落之下,享受美味的.....Power Gel.
七. 更持久、更放心
我不是要吹噓踏單車的男人很有「能力」(雖然有科學實驗支持)。而是踩車的男人很喜愛約齊朋友「踩大冷」,環港島,每次出征都要踩過百公里以上,久而久之,做人的耐力即時提升。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們歸家後,位位都身心俱疲,只想做個睡寶寶,自然能減少「外遇勢力」入侵,更放心。
Source: Miracle Cheng
香港,空氣污濁,政治形勢更甚,如何在茫茫人海裡找尋一個好男人呢?鯨魚認為,識嫁一定嫁踩單車的男人。但是只要你走到吐露港上,看看跑步徑與單車路上的男人,可能你會發現,喜愛兩個輪的男生更值得付託終生。
一. 更有膽識
踩車的人,最難令人理解的興趣,就是征服山坡,無論飛鵝山、大帽山,抑或位於東涌的深屈道,他們都會迎難而上,攀上去。到達山頂後,就算要從1:4的斜道下坡,都不會說一句「我恐懼!」而一走了之,反而他們會「踩下來,豁出去」,然後高速奔馳,幾分鐘後,獅子山下又多一條好漢。
二. 搵錢的原動力
蔡生話跑步是一門極慳家的興趣,本人恕難同意,君不見一條「2义你」的緊身褲索價過千,一對「日本版虎走」又盛惠二千大元的時候,真的隨時「左腳一伸,貴過你全身。」既然是敗家,倒不如選擇單車這個敗家新貴,然後努力向上賺錢,以滿足過千一條車胎、過萬一對「爬山軨」的需求。加上主流傳媒的「推廣」,配件的價錢早已刊登各大報刊上,你又怎能不對另一半「開誠報價」呢?
三. 好膝頭.好男人
眾所周知,跑姿不正確,就會很易傷膝頭。亦有可能增加骨關節炎風險。而單車是相對較溫和的帶氧運動,膝蓋所承受壓力比較少,自然可以踩得更輕鬆。正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還是要好好珍惜,以免太易屈膝。
四. 機械知識
愛單車的男生,無論是文科抑或理科生,總會為愛車學懂一點機械知識,讓他們可以組裝或維修心愛的玩具。慢慢地,就算要他們組裝「宜家傢俬」,他們都不會畏懼,輕易上手。
五. 飽覽更多大自然
雖然兩種運動的人都喜愛遊走大自然,但是「速度勝於雄辯」,一對情侶踏單車由大圍到大尾篤,只需約一小時,沿途可齊齊輕鬆「望吓山、望吓海」。假如他們選擇跑步的話,就要花上一倍時間,全程大家更可能「上氣唔接下氣」,影響雙方溝通,怎能好好享受quality time?
六. 移動吃貨
同上,快點到大尾篤,自然可以快點「霸位」食好嘢,食完又可以快快去下一站,食豆腐花。假如妳男人喜愛一起慢跑的話,你們可於日落之下,享受美味的.....Power Gel.
七. 更持久、更放心
我不是要吹噓踏單車的男人很有「能力」(雖然有科學實驗支持)。而是踩車的男人很喜愛約齊朋友「踩大冷」,環港島,每次出征都要踩過百公里以上,久而久之,做人的耐力即時提升。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們歸家後,位位都身心俱疲,只想做個睡寶寶,自然能減少「外遇勢力」入侵,更放心。
Source: Miracle Cheng
星期六, 11月 29, 2014
新一代追求的,不是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他們想以自己雙手創造新世界~
Danny Cheng: "香港人物質豐盛,不愁三餐,在這個氛圍下,新一代更關心的是人類整體的幸福,推崇人權、環保、自由等價值,我們稱之為「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
雨傘運動不是階級問題,去過現場尤其是金鐘的,得見張張稚嫩的面孔,就知道這是一個世代問題。中大民調結果也顯示越年輕,支持佔領比率越高。這方面很多人提過,但沒多少人從理論層面剖析。
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家Ronald Inglehart 有一個世代替換的理論,說明世代之間的價值轉移。在剛剛現代化的世代,老一輩從戰亂走出來,物資匱乏,以經濟得益為上就成為他們的核心價值。年輕一代生長的年代,物質豐盛,不愁三餐,在這個氛圍下,他們更關心的是人類整體的幸福,推崇人權、環保、自由等價值,我們稱之為「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
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因為物質帶來的邊際得益(Marginal Utility)下降,追求再多一點物質,對他們來說分別不大,於是他們轉而追求其他可以令他們快樂的物品(good)── 自由的空氣、優質的單車網絡、美麗的環境、人權的捍衞等等。從心理學的角度說: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前城大校長張信剛在團結香港基金會的論壇上提到Maslow需求金字塔,這個金字塔正正解釋了年輕人為何會走出來。金字塔的底層是溫飽、安全,中層是人與人的關係,最上層則是對個人潛能發揮的追求。
社會的價值轉移,隨着上一代慢慢地老去,下一代的膨脹緩慢地發生。Inglehart用了126個國家的數據來驗證,後人又用新的數據及方法重做一次,結果還是一致: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地區,經歷現代化的世代,和後現代化的世代,在物質主義及後物質主義間的取捨有明顯分別。
社會學教授Jan Delhey用48個國家的數據驗證了世代交替,價值遷移的理論,但發現香港是唯一一個誇張的例外:一個已發展而物質充裕的城市,比起其他發達國家都要金錢掛帥,對物質的追求竟然遠超對自由的追求。要解釋,就是香港的轉變較慢,新一代仍未取得主導社會的權力,所以概觀社會仍是物質主義先行,但新一代擁有後物質價值的人已達臨界,卻又未獲得建制權力,繼而催生社會運動。
至於對民主的追求,Inglehart用了東歐及蘇聯的數據,發現後物質主義者對民主的追求比物質主義者強,罷工、杯葛及佔領的意向較大,這可以解釋雨傘運動的抗爭方法。
因此,老一輩跑出來說佔領蒸發了幾千億,酒店訂房信用卡消費跌三成,商舖執笠,出來抗爭的一代別個頭說:so what?GDP多個零頭,我又不會過得快樂一點。社會的物質夠豐盛了,看市民募捐的物資、食物就知道,但精神不滿足。新一代追求的,不是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他們想以自己雙手創造新世界。於是第一周,有救護站、遮陽布;第二周,有床、有康樂設施;第三周有了廟、教會、淋浴間,連自己發電的自修室也有了,更不要說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如連儂牆、柏油路上種花、動漫人物、習近平舉傘,甚至獅子山直幡。
根據Maslow的需求金字塔,自己動手創建世界,是高層次的人生需要,比起賺錢吃飽更「高級」,也是令青年獲得滿足的途徑。一般來說,在課室中作畫,只有同學老師看見,在街道上作畫就是公共藝術了,這已經是超出物質層次的滿足。相對,藍絲帶打壓的方法就是破壞他們的物資供應,以暴力製造危險傷亡,迫使佔領者不得不回到較低層次的溫飽及人生安全需求。某些家長也以經濟封鎖逼子女回家,也是物質主義者的慣用手法。
但學生就是頭破血流也要守,街道再硬也要睡,這是以追求物質主義為終極目標的上一代無法明白的。有些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打一份飛黃騰達但毫無意義的工爬上枝頭,而是親力親為,為自己及社會帶來意義,在精神上獲得滿足。當然,這只說明新一代中這類人比例上較多,並非整代也全然是這樣的人。上一代如果能從後物質價值的角度去了解年輕人的行為,而不是認為他們無屋住、無工做、無錢使才去上街,這樣世代的割裂與疏離就能治癒了。
Source: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家Ronald Inglehart 有一個世代替換的理論,說明世代之間的價值轉移。在剛剛現代化的世代,老一輩從戰亂走出來,物資匱乏,以經濟得益為上就成為他們的核心價值。年輕一代生長的年代,物質豐盛,不愁三餐,在這個氛圍下,他們更關心的是人類整體的幸福,推崇人權、環保、自由等價值,我們稱之為「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
社會的價值轉移,隨着上一代慢慢地老去,下一代的膨脹緩慢地發生。Inglehart用了126個國家的數據來驗證,後人又用新的數據及方法重做一次,結果還是一致: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地區,經歷現代化的世代,和後現代化的世代,在物質主義及後物質主義間的取捨有明顯分別。
社會學教授Jan Delhey用48個國家的數據驗證了世代交替,價值遷移的理論,但發現香港是唯一一個誇張的例外:一個已發展而物質充裕的城市,比起其他發達國家都要金錢掛帥,對物質的追求竟然遠超對自由的追求。要解釋,就是香港的轉變較慢,新一代仍未取得主導社會的權力,所以概觀社會仍是物質主義先行,但新一代擁有後物質價值的人已達臨界,卻又未獲得建制權力,繼而催生社會運動。
因此,老一輩跑出來說佔領蒸發了幾千億,酒店訂房信用卡消費跌三成,商舖執笠,出來抗爭的一代別個頭說:so what?GDP多個零頭,我又不會過得快樂一點。社會的物質夠豐盛了,看市民募捐的物資、食物就知道,但精神不滿足。新一代追求的,不是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他們想以自己雙手創造新世界。於是第一周,有救護站、遮陽布;第二周,有床、有康樂設施;第三周有了廟、教會、淋浴間,連自己發電的自修室也有了,更不要說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如連儂牆、柏油路上種花、動漫人物、習近平舉傘,甚至獅子山直幡。
根據Maslow的需求金字塔,自己動手創建世界,是高層次的人生需要,比起賺錢吃飽更「高級」,也是令青年獲得滿足的途徑。一般來說,在課室中作畫,只有同學老師看見,在街道上作畫就是公共藝術了,這已經是超出物質層次的滿足。相對,藍絲帶打壓的方法就是破壞他們的物資供應,以暴力製造危險傷亡,迫使佔領者不得不回到較低層次的溫飽及人生安全需求。某些家長也以經濟封鎖逼子女回家,也是物質主義者的慣用手法。
但學生就是頭破血流也要守,街道再硬也要睡,這是以追求物質主義為終極目標的上一代無法明白的。有些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打一份飛黃騰達但毫無意義的工爬上枝頭,而是親力親為,為自己及社會帶來意義,在精神上獲得滿足。當然,這只說明新一代中這類人比例上較多,並非整代也全然是這樣的人。上一代如果能從後物質價值的角度去了解年輕人的行為,而不是認為他們無屋住、無工做、無錢使才去上街,這樣世代的割裂與疏離就能治癒了。
Source: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星期五, 10月 10, 2014
佔領第十一日 @ 雨傘運動 Umbrella Revolution
Danny Cheng: "現在佔領區不但寧靜,而且沒廢氣,人們笑容可躬,互相幫助,好像烏托邦。還有,有種休閒的感覺,更感受到港島絕對係優質嘅單車城市"
午飯時間,佔領區出現不少西裝友與 OL。本應車水馬龍的馬路,如今空空如也,人潮疏落,空氣裡瀰漫一種詭異的寧謐。車聲,廢氣消失了,換來是秋風吹爽與暖和陽光。在銅鑼灣唐樓地下,看更打開鐵閘,望著佔領區的市民,像欣賞風景,深呼吸一口氣,欣喜嘆道:「銅鑼灣的空氣從來未試過咁清新!」
文華酒店外的干諾道中,遊客、西裝友把握機會以空蕩的街道為背景留影。兩位嬌滴滴的辦公室女郎,買了 pret a manger 火箭菜小龍蝦三文治,果汁健怡午餐坐在石壆開餐。我過去跟她們打招呼,爬上石壆跟她們談天,我記得,隔著牛仔褲我的皮膚也感受到石壆吸收了陽光的刺熱。
兩位美女乃八十後,在中上環上班。左邊的阿心與右邊的 Kate 相約午飯時間過來向佔領運動表達支持。她們從事藝術管理與音樂推廣,Kate 說,不覺得這場運動「好激」,更揚言她的外籍同事來自歐洲,外國示威比香港激烈更多,香港算是「小兒科」。
抗爭到了十一天,有點膠著狀態,持久戰容易令人不安,但今天在佔領區感受的卻是「當抗命變成日常」的奇異感覺。衝突減少,警民關係未見緊張。這個城市似乎開始嘗試「適應」街道被佔領的一種嶄新秩序。
我跟兩位美女說:「平日走在銅鑼灣,旺角,金鐘街頭,令人焦慮緊張,人們行步路都要快,面容崩緊。但現在佔領區不但寧靜,而且沒廢氣,人們笑容可躬,互相幫助,好像烏托邦。還有,有種休閒的感覺,有點像身處『外國』街頭。」我上個月去過東歐,別人的廣場是真正的公共空間,可以讓人瞓讓人 hea,讓人放空, 讓街頭藝人表演。現在,佔領區成為了香港真正公共空間。晚上這裡有人騎車溜狗玩滑板,更浪漫的是,中環千億租金的地皮任你挑選一個地點,躺在其上就可以看星星。當郭富城十年無坐地鐵都要搭番公交,你就知道今次佔領的威力,讓街道回歸人民,不只為逢迎上等人駕駛的專利。
兩女點頭稱是:「佔領區的『氣場』好舒服,人們關係和洽,放工我們也會來看看。」有人擔心佔領區像嘉年華,我卻看到一種奇異的「社區」關係,大家是互相幫助,沒私心,想件事好的。走在金鐘天橋上,可以看到穿校服的少女溫書,大學生在看 notes,新近還設有枱燈的補習站。偶爾有人喊:「邊個未食飯,有一百個麥當奴包」。有人說過:「在佔領區的物資站,除了結婚戒指外,你要求拿甚麼,都應有盡有。」
我問:「妳們不覺得香港人基因變異了嗎?」兩女同意。Kate 說:「以前我對政治完全不關心,政改也不知道是甚麼,但這一次,那幾響催淚彈,喚醒咗香港人,包括我。」
我忍不住問:「妳們吃了催淚彈?」想不到樣子嬌滴滴,手無駁雞之力,說話陰聲細氣的兩位女子異口同聲說:「我們那天想來支持學生,怎知無端端吃了催淚彈, 反而讓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麼勇敢。」不得了,我沒想過九二八那87枚催淚彈,竟然擊中兩位如此斯文的女生。我想那天的警察,現在看到這兩個辦公室女郎的造型,催淚彈點會扔得落手?那一役,把最怕事最軟弱的香港人內心的勇武基因都逼出來了。
阿心和 Kate 都覺得,香港從此不一樣。她們甚至說,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受到佔領的太大影響。反而越來越發現一個「美好的香港」:車不多,空氣清新,地鐵有位坐,購物區不被遊客攻陷。誇張點說,佔領的日子,香港反而回到「我們以前熟悉的那個香港」。
文華酒店外的干諾道中,遊客、西裝友把握機會以空蕩的街道為背景留影。兩位嬌滴滴的辦公室女郎,買了 pret a manger 火箭菜小龍蝦三文治,果汁健怡午餐坐在石壆開餐。我過去跟她們打招呼,爬上石壆跟她們談天,我記得,隔著牛仔褲我的皮膚也感受到石壆吸收了陽光的刺熱。
兩位美女乃八十後,在中上環上班。左邊的阿心與右邊的 Kate 相約午飯時間過來向佔領運動表達支持。她們從事藝術管理與音樂推廣,Kate 說,不覺得這場運動「好激」,更揚言她的外籍同事來自歐洲,外國示威比香港激烈更多,香港算是「小兒科」。
抗爭到了十一天,有點膠著狀態,持久戰容易令人不安,但今天在佔領區感受的卻是「當抗命變成日常」的奇異感覺。衝突減少,警民關係未見緊張。這個城市似乎開始嘗試「適應」街道被佔領的一種嶄新秩序。
我跟兩位美女說:「平日走在銅鑼灣,旺角,金鐘街頭,令人焦慮緊張,人們行步路都要快,面容崩緊。但現在佔領區不但寧靜,而且沒廢氣,人們笑容可躬,互相幫助,好像烏托邦。還有,有種休閒的感覺,有點像身處『外國』街頭。」我上個月去過東歐,別人的廣場是真正的公共空間,可以讓人瞓讓人 hea,讓人放空, 讓街頭藝人表演。現在,佔領區成為了香港真正公共空間。晚上這裡有人騎車溜狗玩滑板,更浪漫的是,中環千億租金的地皮任你挑選一個地點,躺在其上就可以看星星。當郭富城十年無坐地鐵都要搭番公交,你就知道今次佔領的威力,讓街道回歸人民,不只為逢迎上等人駕駛的專利。
兩女點頭稱是:「佔領區的『氣場』好舒服,人們關係和洽,放工我們也會來看看。」有人擔心佔領區像嘉年華,我卻看到一種奇異的「社區」關係,大家是互相幫助,沒私心,想件事好的。走在金鐘天橋上,可以看到穿校服的少女溫書,大學生在看 notes,新近還設有枱燈的補習站。偶爾有人喊:「邊個未食飯,有一百個麥當奴包」。有人說過:「在佔領區的物資站,除了結婚戒指外,你要求拿甚麼,都應有盡有。」
我問:「妳們不覺得香港人基因變異了嗎?」兩女同意。Kate 說:「以前我對政治完全不關心,政改也不知道是甚麼,但這一次,那幾響催淚彈,喚醒咗香港人,包括我。」
我忍不住問:「妳們吃了催淚彈?」想不到樣子嬌滴滴,手無駁雞之力,說話陰聲細氣的兩位女子異口同聲說:「我們那天想來支持學生,怎知無端端吃了催淚彈, 反而讓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麼勇敢。」不得了,我沒想過九二八那87枚催淚彈,竟然擊中兩位如此斯文的女生。我想那天的警察,現在看到這兩個辦公室女郎的造型,催淚彈點會扔得落手?那一役,把最怕事最軟弱的香港人內心的勇武基因都逼出來了。
阿心和 Kate 都覺得,香港從此不一樣。她們甚至說,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受到佔領的太大影響。反而越來越發現一個「美好的香港」:車不多,空氣清新,地鐵有位坐,購物區不被遊客攻陷。誇張點說,佔領的日子,香港反而回到「我們以前熟悉的那個香港」。
Source: 主場博客 - 譚蕙芸
星期四, 8月 14, 2014
Call 的士新招 ! 唔駛俾現金 Uber HK Promo Codes - dannyc173
Danny Cheng: "現在用促銷代碼登記Uber(優步),立即減免HK$50的車費!Redeem it at https://www.uber.com/invite/dannyc173"
美國打車應用Uber(優步)於1年多之前進入亞洲市場,而該公司之前已經宣佈,正式在香港提供服務,但想不到Uber在世界各地對的士行業帶來不良影響後,來到香港後就竟然和的士行業合作。
8月14日開始,除了現有的 UberXL 7 人座位和 UberBLACK 平治 S 系之外,Uber平台將會增添香港的士服務。這是繼Uber踏足香港短短 3星期後,帶來比較便宜的選擇給大家。
而且 UberTAXI 是個完全無需現金的體驗。當你到達目的地,可以直接落車,繼續你的旅途。咪錶收費會自動從你登記的信用卡過數,十分方便。現在登記更可使用促銷代碼,立即減免HK$50的收費,真係幾抵玩!
香港地搭的士辛苦過乜,成日同人搶車,唔想同人爭或身處位置「山卡拉」就會用電召服務(call台),有時仲會加錢引司機快D到。現在有個新 App 一反 call 的士傳統。
美國打車應用Uber(優步)於1年多之前進入亞洲市場,而該公司之前已經宣佈,正式在香港提供服務,但想不到Uber在世界各地對的士行業帶來不良影響後,來到香港後就竟然和的士行業合作。
8月14日開始,除了現有的 UberXL 7 人座位和 UberBLACK 平治 S 系之外,Uber平台將會增添香港的士服務。這是繼Uber踏足香港短短 3星期後,帶來比較便宜的選擇給大家。
而且 UberTAXI 是個完全無需現金的體驗。當你到達目的地,可以直接落車,繼續你的旅途。咪錶收費會自動從你登記的信用卡過數,十分方便。現在登記更可使用促銷代碼,立即減免HK$50的收費,真係幾抵玩!
Promotion code: dannyc173
星期三, 4月 30, 2014
勁想要! 盡快令我們的德輔道中轉變成綠化區吧 :)
Danny Cheng: "Yeh,很好的建議,將來我們可以偷快地騎單車上班了!德輔道中必須盡快轉變; 而巴士公司可否也開始使用混合動力(hybrid)車輛?! 香港應盡快作出改變,才可有效地提升國際城市地位!"
將馬路、公路變身綠化區,在世界大城市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在香港這個以車為本的城市,仍然是聞所未聞。周一,香港規劃師學會提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計劃,他們建議將德輔道中摩利臣街至畢打街一段變身成為電車及行人專用區,以改善中環的空氣質素及環境。
至於第二階段,由於將涉及較大範圍的車道改行,更好的時機將會是中環灣仔繞道、港鐵西環線、南港島線及沙中線紛紛落成,加上巴士重組等,到時可以重新規劃並更容易做好分流。
而一些傳統媒體更是慣性的開動「以車為本」的思維,訪問的士、司機、運貨人士,「反映的意見」就是「不方便」、「影響生意」,卻無視現實是德輔道中大部分路段根本是禁區,二十四小時不准上落貨/客;而所謂車行較快更是笑話,因為該路段平日辦公時間往往擠塞非常。(如果從上環到中環開會,我們會選擇步行/單車,既環保又快捷!)
更重要的是,這些報道仍然視馬路屬於車輛、貨運,卻忘記了行人也有公平使用道路的權利。行人正正是集中在德輔道中東段,城大的統計發現該處平均每小時大約有 4000 到 8000 人的流量,卻偏偏是污染狀況最嚴重的街區。
行人直接曝露於路邊廢氣中,除了現在較為人熟悉的懸浮粒子 PM2.5 外,柴油中的黑炭顆粒物及揮發性物質造的超細顆粒物,同樣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如果減少直接接觸,只是簡單地將車流轉移到干諾道中,便可以有效改善中環區的空氣質素,有利公眾健康。
規劃師學會在記者會上被問及計劃最大的挑戰是甚麼,他們的答案不是技術,而是人心。請以新的視覺看這個方案 - 如果你還要問:「吓,咁點落貨」、「冇車好唔方便喎」,請老實地想一想,你希望每日在巴士上呆塞,還是用更短的時間,有廣闊的路可以舒暢步行;請老實地面對,在中環行路快過搭車的常識。
將馬路、公路變身綠化區,在世界大城市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在香港這個以車為本的城市,仍然是聞所未聞。周一,香港規劃師學會提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計劃,他們建議將德輔道中摩利臣街至畢打街一段變身成為電車及行人專用區,以改善中環的空氣質素及環境。
整個計劃希望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先在上環一邊實施,而且仍然保留巴士線,只是將摩利臣街至禧利街一段德輔道中西行線、摩利臣街至急庇利街一段德輔道中東行線變成電車及行人專用,而禧利街至永和街一段西行線及急庇利街至林士街東行線則是巴士、電車及行人專用,而且所有南北貫穿德輔道中的街道並不受影響,這階段對現行車流的影響微乎其微,實在可以馬上實行。
至於第二階段,由於將涉及較大範圍的車道改行,更好的時機將會是中環灣仔繞道、港鐵西環線、南港島線及沙中線紛紛落成,加上巴士重組等,到時可以重新規劃並更容易做好分流。
建議一出,根據我們非科學的網上統計,不少市民都持正面態度,但有趣的是,一些人卻悲觀地認為不可能:「支持!但不認為可以做到。」「好是好,但行唔行得通呢?」
而一些傳統媒體更是慣性的開動「以車為本」的思維,訪問的士、司機、運貨人士,「反映的意見」就是「不方便」、「影響生意」,卻無視現實是德輔道中大部分路段根本是禁區,二十四小時不准上落貨/客;而所謂車行較快更是笑話,因為該路段平日辦公時間往往擠塞非常。(如果從上環到中環開會,我們會選擇步行/單車,既環保又快捷!)
更重要的是,這些報道仍然視馬路屬於車輛、貨運,卻忘記了行人也有公平使用道路的權利。行人正正是集中在德輔道中東段,城大的統計發現該處平均每小時大約有 4000 到 8000 人的流量,卻偏偏是污染狀況最嚴重的街區。
行人直接曝露於路邊廢氣中,除了現在較為人熟悉的懸浮粒子 PM2.5 外,柴油中的黑炭顆粒物及揮發性物質造的超細顆粒物,同樣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如果減少直接接觸,只是簡單地將車流轉移到干諾道中,便可以有效改善中環區的空氣質素,有利公眾健康。
規劃師學會在記者會上被問及計劃最大的挑戰是甚麼,他們的答案不是技術,而是人心。請以新的視覺看這個方案 - 如果你還要問:「吓,咁點落貨」、「冇車好唔方便喎」,請老實地想一想,你希望每日在巴士上呆塞,還是用更短的時間,有廣闊的路可以舒暢步行;請老實地面對,在中環行路快過搭車的常識。
Source: 主場新聞
星期一, 4月 07, 2014
馬路上踩單車的三種模式,建議用「車輛模式」
Danny Cheng: "絕對應使用車輛模式; 而如果停紅綠燈,應停在所有車的前方,讓其他車輛清楚看到單車"
原因一. 這是較安全的做法;因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用同一套道路規則及道路語言,大家知道如何配合;另外,路邊的危險也較多,例如溝渠,突然打開的車門,忽然有行人踏出馬路等…避開路邊能減少這類危險。
原因二. 這是完全配合法例的做法;如果單車人仕沒有充分行駛路權,例如縮在馬路邊行駛,萬一有汽車巴士等埋站上落客或者在同一行車線超越時發生意外,法庭及警方未必會同情主動讓出行車線路權的單車人仕,單車人仕自然吃虧。
近來運輸署的宣傳片(例如李慧詩那個)也說單車和其他車輛有同等路權,而按多方車友的經驗,現時警方交通部也不會就單車佔用慢線有任何質疑。而道路安全議會也已經於2012年3月出版的刊物更新了騎單車的建議,並且已經上載於運輸署網頁:(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4552/web_221201433_leaflet_a.pdf)「在狹窄的行車(線)道(相信這包括香港大部分的行車(線)道,因為香港大部分的行車(線)道也是狹窄得不足夠讓單車及其他車輛安全並排行駛的)或轉彎時,宜駛在行車(線)道的中央以策安全」
車輛模式(vehicular style)的其中一個具體實施,就是在行車線的中間行駛佔用行車線,原因之一是要讓其他車輛清楚看到單車,原因之二是鼓勵其他較快的車輛使用另一行車線超越單車,以保持安全距離,可以看這影片「在行車線的哪一處踏單車才安全?(2分鐘版)」(http://youtu.be/w3RXZm7539A)就會清楚。
在此讓大家參考以下的案例:
馬路上踩單車的三種模式
在馬路上騎行大致可分類為三種模式:「行人模式」(pedestrian style),「靠邊模式」(hugging-the-kerb style),「車輛模式」(vehicular style);第一種模式「行人模式」就是不行馬路,即使行馬路也無視交通規則;第二種「靠邊模式」就是在馬路踩但卻儘量貼近馬路邊,基本上避開成為路上車流的一部分,讓出行車線給其他車輛。
建議用「車輛模式」
在大部分情況下,建議以第三種方式騎單車,即車輛模式(vehicular style, 也可稱為bicycle driving, vehicular cycling),簡單來說是把單車作為和其他車輛一樣的方式行駛並跟隨道路上共通的法則及語言;
原因一. 這是較安全的做法;因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用同一套道路規則及道路語言,大家知道如何配合;另外,路邊的危險也較多,例如溝渠,突然打開的車門,忽然有行人踏出馬路等…避開路邊能減少這類危險。
原因二. 這是完全配合法例的做法;如果單車人仕沒有充分行駛路權,例如縮在馬路邊行駛,萬一有汽車巴士等埋站上落客或者在同一行車線超越時發生意外,法庭及警方未必會同情主動讓出行車線路權的單車人仕,單車人仕自然吃虧。
近來運輸署的宣傳片(例如李慧詩那個)也說單車和其他車輛有同等路權,而按多方車友的經驗,現時警方交通部也不會就單車佔用慢線有任何質疑。而道路安全議會也已經於2012年3月出版的刊物更新了騎單車的建議,並且已經上載於運輸署網頁:(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4552/web_221201433_leaflet_a.pdf)「在狹窄的行車(線)道(相信這包括香港大部分的行車(線)道,因為香港大部分的行車(線)道也是狹窄得不足夠讓單車及其他車輛安全並排行駛的)或轉彎時,宜駛在行車(線)道的中央以策安全」
車輛模式(vehicular style)的其中一個具體實施,就是在行車線的中間行駛佔用行車線,原因之一是要讓其他車輛清楚看到單車,原因之二是鼓勵其他較快的車輛使用另一行車線超越單車,以保持安全距離,可以看這影片「在行車線的哪一處踏單車才安全?(2分鐘版)」(http://youtu.be/w3RXZm7539A)就會清楚。
法庭會同意單車駛在行車線中間嗎?
如果被其他汽車危及安全,是絕對應該交由警方跟進。不要自我以為忍氣吞聲或者放人一馬就無事,今次自己無受傷,下次可能是另一位車友的生命受害,為道路安全一定要盡公民責任交警方跟進。
在此讓大家參考以下的案例:
片段中的巴士司機已經被定罪不小心駕駛,被扣分並罰款。原因是他入侵了單車的行車線,判決書中定罪原因是:「被告轉線時未有足夠安全考慮給單車使用者,單車使用者作為一個道路使用者,當時在左一線有使用的優先權,事件中可以看到切線太急,而導致單車使用者感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被迫收慢及扭軚,所以裁定不小心駕駛罪名成立。」
留意判詞中肯定了騎單車人士作為一個道路使用者,在所佔用的行車線有使用的優先權,所以鼓勵大家車友為大家安全要佔用行車線。
佔用行車線會阻慢交通?
可能有單車友及其他人士認為單車佔用行車線會阻慢交通,其實在大部分情形下,反而是其他汽車擠塞阻慢了單車!而真正阻礙交通的是其他車輛、工程、欠佳的道路設計及交通燈(有關這方面的討論請看:http://hkcyclingalliance.org/are-bicycles-slowing-down-traffic),當然,如果真的是有長長車龍跟在後面,還是互相禮讓,安全情形下停靠在一邊先讓後車經過為佳。
Source: Hong Kong Cycling Alliance
星期一, 2月 24, 2014
來自星星的你,都敏俊到底從哪裡來?
教授身份大解密
外星人都敏俊(金秀賢飾)教授在地球上生活了四百年,服過24次兵役,見證了韓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從事過醫療、金融、法律等各種高端洋氣的行業,還做過捕快(捕快相當於古代的警察)。哈佛大學畢業,有學位收集癮和古董收集癖,熱愛釣魚,非常有錢......
雖然有專業粉絲質疑過,李氏朝鮮時代實施從母法,教授想混跡民間頗為不易。但是想想,教授作為一個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弄張假身份證是多麼容易簡單的事。於是參與討論的妹子們都釋然了,改歡欣地討論教授大人歷經二戰、韓戰硝煙是怎麼把那些古董字畫一樣樣的保存下來的。並且感嘆都教授選擇人員複雜流通迅速的漢城生活,真是大隱隱於市啊。那麼有超能力的都教授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在第一集裡,教授這樣說:"KMT184.05 恆星"
星星的編號,自有體系
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Johann Bayer,1572-1625)於1603年在他的星圖《測天圖》(Uranometria)中,首先有系統的為許多亮星命名, 以一個希臘字母像是α、 β、γ、等等做前導,後面伴隨著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拜耳命名恆星1564顆。
例如,中國傳統星宿命名法中的畢宿五命名為金牛座α,它的意思就是在金牛座排序為第一顆的恆星。單一個星座可能包含50顆甚至更多的恆星,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當這些字母用完之後,開始使用小寫的拉丁字母:因此便會有船底座s和半人馬座d等名稱。在星星數量極多的星座內,最終使用到大寫的拉丁字母,像是天蠍座G和船帆座N。拜耳使用的最後一個大寫字母是Q。
基本上每個星座中排名較前的恆星都是亮星,比如近年來拉動暑假消費的牛郎星(天鷹座α)和織女星(天琴座α)。原因無他,觀測手段有限,亮的更容易被觀測到,但並不意味著拜耳是以亮度排列恆星名稱。
隨著人類觀測水準提高,越來越多的恆星被發現,拜耳命名法名稱數量有限的問題催生出了新的恆星命名法──弗蘭斯蒂德(John Flamsteed,1646-1719,英國天文學家)命名法。該方法與拜耳類似,除了以數字取代希臘字母外,每顆恆星還是以數字和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結合在一起。但實際上,弗氏編號只涵蓋到在大不列顛可以看見的星星,因此偏向南天的星座都沒有弗氏編號。於沒有佛蘭斯蒂德命名法的南天肉眼可見恆星,古德(Benjamin Apthorp Gould,1824-1896,美國天文學家)命名法由於相對星表目錄編號的名稱更為直觀而仍然在使用,是的,這是第三種恆星命名法。比如,南天的球狀星團杜鵑座47的編號來自約翰·波得(Johann Elert Bode,1747-1826,德國天文學家);鄰近的波江座82不是弗蘭斯蒂德命名法而是古德命名法的編號。
實際上,KMT184.05 不是國際天文學界認可的恆星編號。所以,我們無法判斷都教授到底從哪裡來的。
到此,我覺得都教授本人,深感於他對部分地球女性的巨大影響力,基於自我保護的原則給出了錯誤的編號和含糊的標記,以避免發瘋的觀眾朋友對該星球上的無辜群眾造成不必要的生活困擾。人類現在對系外類地行星的探索才剛起步不久,測量手段有限。一些系外行星是在凌恆星(就是從地球和恆星間飛過)時,擋住恆星,引起恆星光譜變化被發現的。以這種方式被發現的系外行星多為氣態行星,體積足夠大。更多的,天體測量學家們嘗試通過在太空中架設高精度望遠鏡,測量恆星因行星繞轉的擾動而引起的自行變化來發現類地行星。
總之,以現階段人類的科技水準,想要騷擾到都敏俊教授的同胞,幾乎是絕無任何可能的。但是,該行星所在星系大概隨著人類觀測水準進步可能大大增加地球占星事業的複雜程度。
離我們最近的類地行星遠在12光年以外,其氣候條件與地球也相去甚遠,外星人都教授的家更是遠的雲深不知處。於是都教授,與其耗費時間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不如,留下來陪著這些女觀眾,一起慢慢的變老吧。
Source: 靠天吃饭的徒弟
星期三, 10月 16, 2013
香港電視 何去何從?!
Danny Cheng: "香港電視提供的頻道最多,表明力攻電視劇及娛樂節目,若從市民利益及爭加競爭角度,實沒有理由不發牌予王維基!"
昨日下午五時許,香港政府否決了香港電視(1137)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一時間,網路彌漫著絕望及憤怒的氣氛,而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Facebook專頁,竟於短短六小時內就獲得二十萬個讚(like)。用慣Facebook的人就會知道,十萬個like,只有極受歡迎的版面,更往往需要幾星期時間才能得到。
然而通常香港人憤怒一兩天後,就會慣常地回復風平浪靜。but I think HKPPL need to do something now,很希望可以「做」一點事。但現在我們有甚麼可以做? 以下僅為香港電視及港人作一點建議,希望集思廣益,想想看如何跳出框眶,在沒有電視牌照的情況下,讓港人仍可以欣賞到香港電視的節目,並且令這些方案比傳統電視更為普及,更有影響力。
1. Apple TV 方案
Apple TV 是一個類似機頂盒的設備,約為一個月餅般大小。連接互聯網後,就可以用以欣賞高清電視節目 (其他功能在此不贅),而且有專用搖控器,一經安裝後就很容易使用,選台,一按,就能觀看電視節目。Apple TV 於全球有很多免費電視頻道,然而他們仍未在香港找到節目供應商。香港電視應考慮成為 AppleTV 於香港的首個 content provider。
直至今年五月,Apple TV 於全球已售出一千三百萬部,其中一半更是於今年售出,估計銷量將會繼續以幾何級數上升。
Apple TV 方案的問題是,用戶需要作簡易安裝及連接互聯網,低下階層需要一點技術支援才能使用。其售價$788也不算非常便宜。所以 Apple TV 方案需要配合其他方案,才能覆蓋全港觀眾。
2. Google Chromecast 方案
Chromecase 和 Apple TV 方案很類似,但更輕便,只有一條USB手指般大小,即插即用。售價只需 US$35,比 Apple TV 更便宜。然而 Chromecast 於香港仍未有行貨發售,但估計短期內就會來到香港。
3. Netflix 模式
Netflix 於美國大行其道,提供互聯網媒體串流服務。Netflix 於全球四十個國家現有三千七百萬名會員,會員可以透過電腦或不同的電子儀器,在電視上串流電視節目。Netflix 需收費,但以相同技術播放免費電視,絕對沒有問題。
4. Youtube TV 模式
作為全球擁有十億用家的著名平台,Youtube TV 使用上和 Netflix 類似,但需要令其容易使用,並處理廣告,解像度,穩定性等問題。若使用 Youtube 配合電視機,就需要離開瀏覽「網頁」的概念,做到「一插一按」而令一般大眾也能使用。配合 Chromecast 使用就是一例。
5. 申請成為 $1 收費電視台
名義收費,實質免費。在機頂盒等事宜妥善安排,覆蓋全港觀眾。
6. 自設伺服器串流節目
未知是否可行。現時香港最強的網台,普遍能承受一萬人即時直播的流量。若需要承受百萬人次以上的收視,伺服器投資花費不菲,但這將會是香港的壯舉吧。
// 註 //
方案 1-6 號,最重要的是在客戶端技術上能簡化,減少所需按鈕,增加自動設定的功能,務求做到「一插一按」即可使用,減低和傳統免費電視之間的技術障礙,即可與其一較高下。
以上方案需要互聯網,是一個障礙,但也是優點。現今年輕人喜愛從網路上觀看電視節目多於在電視上觀看。但傳統電視台的優點是一按開關即可在屏幕上收看,而互聯網提供的節目選擇非常多,但使用上不算方便,因為每次觀看電視節目前也要開啓瀏覽器,進入Youtube等網頁,選頻道等,對不少人來說是很麻煩的事。
若果香港電視能找到普及的技術方案,客戶端的接收器能「一插一按」即可使用,器材價錢廉宜,並充份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如互動及多選擇,即可開發電視界的「藍海」,覆蓋全港觀眾之餘,亦能擊敗傳統電視台。
7. 暫時專心拍劇做 Content Provider
將優質影片向海外發售。尤其是東南亞對港產片仍趨之若鶩。香港方面則可以方案 1-6 來發佈。
8. 民間電台模式
大氣電波及電視台頻譜,也是屬於香港市民的。不過這不是可持續的方案,只算是抗爭方案,加上這掀涉一大班專業人仕的生計,這只是最後殺著吧?
9. 與兩個新台聯盟
同理,世界是不停轉動的。誰知道未來會發生甚麼事?
10. 狙擊蘇錦樑 逐一狙擊負責人 直至重新發牌為止
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這是最後一著,但也可以與1-10同步進行。
結論
今天電視牌照的結果,是非常恐佈。因為其黑箱作業模式,可以應用在任何事情上。長此下去不是辦法。今次事件,同樣可以被應用並致使普選無望,因為,官員可以用保密作理由,不需向公眾交代就作出任何決定。我們需要拯救香港電視,更需要全新的抗爭模式,阻止類似的事情發生。
Source: Simon Lui 博客
昨日下午五時許,香港政府否決了香港電視(1137)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一時間,網路彌漫著絕望及憤怒的氣氛,而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Facebook專頁,竟於短短六小時內就獲得二十萬個讚(like)。用慣Facebook的人就會知道,十萬個like,只有極受歡迎的版面,更往往需要幾星期時間才能得到。
然而通常香港人憤怒一兩天後,就會慣常地回復風平浪靜。but I think HKPPL need to do something now,很希望可以「做」一點事。但現在我們有甚麼可以做? 以下僅為香港電視及港人作一點建議,希望集思廣益,想想看如何跳出框眶,在沒有電視牌照的情況下,讓港人仍可以欣賞到香港電視的節目,並且令這些方案比傳統電視更為普及,更有影響力。
1. Apple TV 方案
Apple TV 是一個類似機頂盒的設備,約為一個月餅般大小。連接互聯網後,就可以用以欣賞高清電視節目 (其他功能在此不贅),而且有專用搖控器,一經安裝後就很容易使用,選台,一按,就能觀看電視節目。Apple TV 於全球有很多免費電視頻道,然而他們仍未在香港找到節目供應商。香港電視應考慮成為 AppleTV 於香港的首個 content provider。
直至今年五月,Apple TV 於全球已售出一千三百萬部,其中一半更是於今年售出,估計銷量將會繼續以幾何級數上升。
Apple TV 方案的問題是,用戶需要作簡易安裝及連接互聯網,低下階層需要一點技術支援才能使用。其售價$788也不算非常便宜。所以 Apple TV 方案需要配合其他方案,才能覆蓋全港觀眾。
2. Google Chromecast 方案
Chromecase 和 Apple TV 方案很類似,但更輕便,只有一條USB手指般大小,即插即用。售價只需 US$35,比 Apple TV 更便宜。然而 Chromecast 於香港仍未有行貨發售,但估計短期內就會來到香港。
3. Netflix 模式
Netflix 於美國大行其道,提供互聯網媒體串流服務。Netflix 於全球四十個國家現有三千七百萬名會員,會員可以透過電腦或不同的電子儀器,在電視上串流電視節目。Netflix 需收費,但以相同技術播放免費電視,絕對沒有問題。
4. Youtube TV 模式
作為全球擁有十億用家的著名平台,Youtube TV 使用上和 Netflix 類似,但需要令其容易使用,並處理廣告,解像度,穩定性等問題。若使用 Youtube 配合電視機,就需要離開瀏覽「網頁」的概念,做到「一插一按」而令一般大眾也能使用。配合 Chromecast 使用就是一例。
5. 申請成為 $1 收費電視台
名義收費,實質免費。在機頂盒等事宜妥善安排,覆蓋全港觀眾。
6. 自設伺服器串流節目
未知是否可行。現時香港最強的網台,普遍能承受一萬人即時直播的流量。若需要承受百萬人次以上的收視,伺服器投資花費不菲,但這將會是香港的壯舉吧。
// 註 //
方案 1-6 號,最重要的是在客戶端技術上能簡化,減少所需按鈕,增加自動設定的功能,務求做到「一插一按」即可使用,減低和傳統免費電視之間的技術障礙,即可與其一較高下。
以上方案需要互聯網,是一個障礙,但也是優點。現今年輕人喜愛從網路上觀看電視節目多於在電視上觀看。但傳統電視台的優點是一按開關即可在屏幕上收看,而互聯網提供的節目選擇非常多,但使用上不算方便,因為每次觀看電視節目前也要開啓瀏覽器,進入Youtube等網頁,選頻道等,對不少人來說是很麻煩的事。
若果香港電視能找到普及的技術方案,客戶端的接收器能「一插一按」即可使用,器材價錢廉宜,並充份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如互動及多選擇,即可開發電視界的「藍海」,覆蓋全港觀眾之餘,亦能擊敗傳統電視台。
7. 暫時專心拍劇做 Content Provider
將優質影片向海外發售。尤其是東南亞對港產片仍趨之若鶩。香港方面則可以方案 1-6 來發佈。
8. 民間電台模式
大氣電波及電視台頻譜,也是屬於香港市民的。不過這不是可持續的方案,只算是抗爭方案,加上這掀涉一大班專業人仕的生計,這只是最後殺著吧?
9. 與兩個新台聯盟
同理,世界是不停轉動的。誰知道未來會發生甚麼事?
10. 狙擊蘇錦樑 逐一狙擊負責人 直至重新發牌為止
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這是最後一著,但也可以與1-10同步進行。
結論
今天電視牌照的結果,是非常恐佈。因為其黑箱作業模式,可以應用在任何事情上。長此下去不是辦法。今次事件,同樣可以被應用並致使普選無望,因為,官員可以用保密作理由,不需向公眾交代就作出任何決定。我們需要拯救香港電視,更需要全新的抗爭模式,阻止類似的事情發生。
Source: Simon Lui 博客
星期五, 8月 30, 2013
4K 放映 + Dolby Atmos!UA 全新旗艦戲院 「CINE TIMES」11 月開幕
Danny Cheng: "Yeh, CWB style, UA cinema welcome back :D"
去年 UA 時代廣場戲院不敵貴租搬遷,近日經過一年的大規模整修,將於今年 11 月以旗艦影院姿態及全新形象重臨,名為「 CINE TIMES」!CINE TIMES 搬了上去時代廣場 12 樓至 14 樓,佔地 3 層約 40,000 平方呎,5 間影院約 900 座位及配備真皮座椅,全部都裝設了 SONY 4K 放映系統,其中兩間影院更配備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系統,給你最頂級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Source: unwire
去年 UA 時代廣場戲院不敵貴租搬遷,近日經過一年的大規模整修,將於今年 11 月以旗艦影院姿態及全新形象重臨,名為「 CINE TIMES」!CINE TIMES 搬了上去時代廣場 12 樓至 14 樓,佔地 3 層約 40,000 平方呎,5 間影院約 900 座位及配備真皮座椅,全部都裝設了 SONY 4K 放映系統,其中兩間影院更配備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系統,給你最頂級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Source: unwire
星期五, 5月 03, 2013
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 - 藝術品巨鴨
Danny Cheng: "人們會停下腳步、會從腳踏車上下來,並開始跟其他圍觀的人交談…… 人與人之間又再度連結一起,這就是作品要展現的效果"
春夏交接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這幾天香港籠罩在陰天之下,隨處望去,熱門景點多半都是灰濛濛一片,讓人看了都開心不起來,但知名的維多利亞港卻相當不同,只見許多表情驚喜的圍觀民眾站在港口指指點點,原來,他們全被一隻高達16公尺的巨型塑膠鴨吸引的停下腳步!
歷時6年,出自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之手的超大塑膠鴨巡迴秀來到了香港站,香港維多利亞港,像是瞬間被點亮一般,海水與鋼筋的灰藍色之間,蹦出了一點亮黃!除了巨鴨秀之外,主辦單位還結合3D藝術,把24隻塑膠小鴨擺在擬真的海浪畫像上,讓人誤以為真的有小鴨優游海中!從活動網站來看,這隻塑膠鴨是用充氣馬達保持澎澎的可愛外觀,但為了避免漂走,也有3塊總重達9噸的水泥磚塊在海底下拉住它喔!
根據霍夫曼的個人網站,他過去的作品總是不脫巨大、鮮豔、童趣的印象,他擅長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創作出讓人驚嘆的作品;例如這次的塑膠鴨,就是他2007年的作品,這隻黃色巨鴨至今已在澳洲、巴西、荷蘭、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中展出;2010年時,他也用色彩鮮艷的夾腳拖組成一隻15公尺長的巨大的「胖猴子」(Fat Monkey)!
比起其他不介意群眾反應的藝術作品,霍夫曼希望可以用讓人瞠目結舌的藝術品連結人群,他在網站中就談到,他的作品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之外,也讓人們在平日的生活步調中有了喘口氣的機會。
藝術家霍夫曼希望用這跨越族群、性別、年齡的塑膠小鴨,讓人與人間再度架起橋樑。他真的用藝術作品達到了拉近人與人距離的目的!
Source: 地球圖輯隊
春夏交接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這幾天香港籠罩在陰天之下,隨處望去,熱門景點多半都是灰濛濛一片,讓人看了都開心不起來,但知名的維多利亞港卻相當不同,只見許多表情驚喜的圍觀民眾站在港口指指點點,原來,他們全被一隻高達16公尺的巨型塑膠鴨吸引的停下腳步!
歷時6年,出自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之手的超大塑膠鴨巡迴秀來到了香港站,香港維多利亞港,像是瞬間被點亮一般,海水與鋼筋的灰藍色之間,蹦出了一點亮黃!除了巨鴨秀之外,主辦單位還結合3D藝術,把24隻塑膠小鴨擺在擬真的海浪畫像上,讓人誤以為真的有小鴨優游海中!從活動網站來看,這隻塑膠鴨是用充氣馬達保持澎澎的可愛外觀,但為了避免漂走,也有3塊總重達9噸的水泥磚塊在海底下拉住它喔!
根據霍夫曼的個人網站,他過去的作品總是不脫巨大、鮮豔、童趣的印象,他擅長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創作出讓人驚嘆的作品;例如這次的塑膠鴨,就是他2007年的作品,這隻黃色巨鴨至今已在澳洲、巴西、荷蘭、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中展出;2010年時,他也用色彩鮮艷的夾腳拖組成一隻15公尺長的巨大的「胖猴子」(Fat Monkey)!
比起其他不介意群眾反應的藝術作品,霍夫曼希望可以用讓人瞠目結舌的藝術品連結人群,他在網站中就談到,他的作品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之外,也讓人們在平日的生活步調中有了喘口氣的機會。
藝術家霍夫曼希望用這跨越族群、性別、年齡的塑膠小鴨,讓人與人間再度架起橋樑。他真的用藝術作品達到了拉近人與人距離的目的!
Source: 地球圖輯隊
星期一, 4月 01, 2013
哥哥張國榮和唐唐18年的愛情故事
NEW POST updated at 852hk.com
https://852hk.com/leslie-cheung-and-daffy-tong/
Danny Cheng: "張國榮發現有狗仔隊跟踪偷拍,而他不但沒有保持距離,反而在此刻故意地牽起唐唐的手給後面的人看,當他看見了後面偷偷摸摸的閃光燈,發現了愛人堅定的笑容,便領會了他的用意,也毅然轉過身去,牽起深愛的那個人的手,再也沒有回頭。牽他過馬路,牽他進屋子,兩人緊扣的十指再也沒有分開,彷彿就這樣牽著手,牽著牽著,便已是一世。"
1982年12月9日,香港麗晶酒店,他遇見了他。彼時他26歲,而他不過24歲,都是青春年少,一個是歌壇新秀,一個是性情中人.少年裘馬,衣履風流。上一輩的相識,使他們開始了往來.結果,他愛上了他.這時候他的事業,有了掌聲,也有噓聲。而他,一直是銀行界的精英,並開始為他打理財務,甚至在他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傾囊相助。
那些日子,兩人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張國榮不缺後退的港灣,為一份堅實的愛戀,甘願放棄得來不易的成功。唐鶴德向所在的銀行申請駐加工作。溫哥華的咖啡甘醇香濃。清晨醒來,站在陽台上可以看到遠處的山脈,天邊的飛雲。綠草成茵,鄰居家的小鹿跑到花園裡吃鮮花。被張國榮喚為“斑比”。在這樣神仙美眷般的世外桃源,沒有乾擾和羈絆的天空,只聞到愛情清新的味道。
他,漸漸走紅,成為天王巨星,卻在高處退別歌壇,移居加拿大山頂的小屋,一個在屋裡看昆德拉的書,一個去鄰居家提壺水避邪回到香港,他不再懼怕媒體.他說: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他告訴世界,什麼是光明磊落;而他,永遠在他的身後,開車接送,一起打球,替他理財,在他累了倦了笑了睡了的時候,陪伴著他。
在他和唐鶴德的照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開車接唐鶴德回家,或者是陪張國榮參加各種宴會的,在神采飛揚的張國榮身邊,他不動聲色卻又不可或缺。然而每當他們在一起時,張國榮看起來總是像小孩子一樣那麼的幸福和快樂,和任何一個受寵的戀人一樣,有著格外明媚而柔軟的表情。
外面在下雨,唐鶴德便急忙趕過來接張國榮,他遠遠的下車,先老遠地冒雨跑過來把傘遞到張國榮的手裡,然後才跑回駕駛座調車頭,將車泊到張國榮的面前。張國榮微笑地舉著傘,站在那裡,靜靜地凝視著車裡那個深愛的人。如此這般默默相守的溫情,遠勝萬兩金。
多年以來,他在人前人後提起唐鶴德來,一直是讚不絕口,充滿了尊重和愛護,有時甚至會貶低自己去誇獎唐鶴德。唐鶴德在患難之中藉薪水幫他度過難關的事,他講了一次又一次。他說自己對不起唐鶴德,因為唐鶴德為他而受到狗仔隊無窮騷擾,被迫放棄事業,失去了個人生活。他說唐鶴德給了他太多,他一輩子都會感謝他。
在過了許多許多年發生了了許多意想不到事情之後,本照片屢次被各大雜誌網站評選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牽手”、“本世紀最堅定的牽手”,以及“本世紀最感動的牽手”。有一種溫暖,在夜燈朦朧光影中,縈繞無聲息地流露出來……慢慢地,狗仔們在不經意間驚異地發現,這兩個深愛彼此的男人,居然連走路的步伐都如此一致、和諧。
一次又一次的電視訪談節目裡,他高興地聽著主持人誇獎他的另一半比他還要好,說“我也覺得他好好”,說“佢是我的情人、朋友、弟弟、妹妹,是主賜給我的禮物。”他的所有財產都是和唐鶴德共享的,他開的所有公司都是和唐鶴德聯名的,他形影不離的愛車車號是DC339——粵語的“唐張長長久” 。
張國榮發現有狗仔隊跟踪偷拍,而他不但沒有保持距離,反而在此刻故意地牽起唐唐的手給後面的那群無恥之人看,當他看見了後面偷偷摸摸的閃光燈,發現了愛人堅定的笑容,便領會了他的用意,也毅然轉過身去,牽起深愛的那個人的手,再也沒有回頭。牽他過馬路,牽他進屋子,兩人緊扣的十指再也沒有分開,彷彿就這樣牽著手,牽著牽著,便已是一世。
1998年,張國榮經歷了人生又一波折——失親。靈堂中,他一雙眼睛裡全是淚光,親情的世界,卻最終再塌一角。然而令觀者是驚訝的:唐鶴德居然公然亮相陪伴!!他開車載他來;以乾兒子的身份排在子女中、以主家身份打點一切、和張國榮一起折金銀、燒紙錢、一起送走母親。站在台上,在幾千個鎂光燈的照耀下,在無數攝像頭閃光燈背後那眾目睽睽之下,就那麼直接地向全世界宣告——沒錯,這個男人,他就是我的摯愛。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唐鶴德在某處,靜靜聆聽,輪廓優美的臉上,淺淺的微笑,默契的甜蜜輕輕蕩漾開來。 1997年1月4日的夜晚,在八萬人聚集的音樂會上,張國榮身著一身黑色禮服,打好領結,獨自站在皎潔如月光的燈柱裡。
“這首歌,送給我的母親,也送給我生命中一位最【摯愛】的好朋友。”——“其實你們也猜得到是誰,還不就是唐先生麼?!”在張國榮的心裡,只要是真愛,就容不得不予承認,就容不得遮遮掩掩,更是容不得半點虛假成分。於是,他要讓全世界都看清楚,他們的愛——從來都是坦坦蕩盪、光明磊落的。
真摯細膩的愛,非三言兩語可以盡吐。那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分明都是他對真愛的宣言。不管全世界怎麼想,怎麼看待我們,我只想告訴你,月亮代表我的心……那是一首《至少還有你》。張國榮一手握著MIC,一手從背後輕輕環住唐鶴德的肩膀:“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直到感覺你的發線,有了白雪的痕跡……”
我是知道他們是相愛的,知道他們在千夫所指,萬眾矚目,沒有婚書束縛,沒有兒女維繫,沒有合法名分的情形下一直忠於自己的感情,但是不知道,這兩個共度了二十年的四十多歲的男人,竟然還保持著這樣如初戀一般的情懷!1998年後,張國榮和唐鶴德已經開始出雙入對。被記者偷拍的照片,真是數不勝數。再沒有哪一對伴侶會被公眾如此地關注著了,幾乎是兩人一出門就會被鏡頭追踪,甚至只是簡單的外出購物,都會被拍下來登上娛樂頭條。
1999年毛舜筠的訪問,更是現場的直問直答。 ——“他是主賜給我的禮物。”說話時,他臉上那種柔軟、驕傲的表情,令人久久不忘。身份曝光後,唐鶴德為了不影響到愛人的事業,在
1998年毅然辭去自己年薪幾百萬的職位。如此光明的時刻,唐鶴德卻選擇將自己收回,隱於愛人身後。心甘情願陪著張國榮到世界各地工作,操持起居,安排日程,分憂解難,打理共有資產,把更多的生命和時光融入到張國榮的身上。不管付出和犧牲有多大,只要當事人無怨無悔,就是值得。即使過再多年,雙方依然能夠保留初戀般的情懷和甜蜜。他們始終沒有結婚。
“其實同一個人生活這麼多年後,結不結婚已不重要,我覺得我們已經結了婚.無論多忙,無論相隔多遠,我們每天給對方打電話,我是一個愛家的人。”在這個濫情頹糜的遊戲時代,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一紙婚書又能代表著什麼?又有多少對夫妻任憑親情沖淡了愛情,摸著對方的手如同左手摸右手
從某種程度上,傳媒對同性感情這個點的追逐不休,是對張國榮行業成就的一種令他難以承受的貶低與否認。面對這樣光天化日之下的歧視、唾棄和鄙夷,敬業刻苦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否認,尊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踐踏,人格被侮辱,他所有拼死拼活的努力換來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公正待遇!——面對這樣令人悲憤卻又無能為力的事實,他又如何能不煩悶、不傷心、不抗拒呢?!
此刻,台下的唐鶴德仍像往常一樣悄悄藏在歌迷當中,眼神專注地凝視著台上的那個神一樣的男人,然後跟著排山倒海的人群一起,那麼努力地鼓掌、揮舞熒光棒、歡呼、喝彩、大聲喊著ILOVEYOU,累了就喝一口水,然後繼續歡呼……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小歌迷,在支持他們心中的那一個獨一無二的偶像。後來,大家都感受到了,看他們02年的照片,張國榮的眼神已開始不對頭,而唐鶴德眉宇間隱藏憂慮。原來,那時哥哥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由於過分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來自各方面長久施加的壓力,張國榮劫數難逃地罹患上了精神疾病——抑鬱症。成月成月地失眠,頭髮成片成片地脫落……幾個月下來,已是形如枯槁。 “這幾年,好多人傷害我,不但傷害我,傷害我親人、情人,明白我是一個藝人,但都是普通人,沒辦法不去處理面對……不要再傷害我,不過,好多謝多年大家支持,上天公平,不理你是男是女,我最愛都是你……”
而儘管自己掏心掏肺用盡全力,卻也無法幫他減輕痛苦。那天下午張國榮在文華酒店24樓健身房裡的時候,病又發作了……這樣的煎熬已經有整整1年了,沒有人能想像得出來他那個時候身心有多麼痛苦,在病發時,人的意志會時而恍惚。於是,就在那個悲傷的傍晚,張國榮從24樓跳了下來……而在張國榮出殯的當天,唐鶴德站在張國榮的遺照旁邊,悲傷得不能站直……原來……當時唐鶴德垂下的手,對著愛人的遺像,就是正在做出著那個代表“我愛你”的OK手勢暗號……
我們相信,因為有了唐鶴德,張國榮已盡力撐下去很久了。就在出事前的一年,深知自己病情的張國榮,就因為擔心這一天會真的到來而怕沒人照顧唐鶴德,曾先後致電兩位幕後友人,表示多謝唐鶴德一直保護他,愛他照顧他,對他不離不棄讓我們把時光倒退……
張國榮與唐鶴德原來有個愛的暗號,在1985年張國榮拍電影《為你鍾情》時,戲中有一個追女生的OK手勢,後來他在演唱會上就一直偷偷以這個手勢向台下的唐鶴德示愛,《為你鍾意》主題曲也是張國榮送給唐鶴德的定情曲。不禁又想起了張國榮曾說過的那句話……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我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愛人對我的愛……”無論什麼時候,他都相信他們之間的愛情會天長地久、地老天荒從葬禮開始到現在,縱使是哭泣也會盡量克制自己的唐鶴德,在那一刻,對著慢慢散去的煙霧,他終於忍不住眼淚潰堤,傷心欲絕,嚎啕大哭……終於忍不住一聲一聲地哀哀呼喚……阿仔,阿仔,你不要走……你不要走……幾天后,身穿睡衣的他強忍住淚水,兩手緊握欄杆。有些記者別有用心地問他:“此刻你是不是最愛張國榮?”
突然間,一向內向靦腆的他情緒激動地說:“——你為什麼說是此刻?我一直深愛著他,不止現在,二十幾年都是如此!我和張國榮的感情從來沒有變過……”直到現在,唐鶴德仍然獨自守護著他們自己的家,從未離開……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話:我會讓你比我先走。幫你安葬,讓你安心。把痛苦留給我,把寂寞留給我。這,就是我疼你的方式……
Source: Hong Kong Style
星期五, 8月 17, 2012
一風堂 Hakata Ippudo - 沾麵
Danny Cheng: "沾麵真的好好味...... 好味到冇朋友!"
價值近八十元的沾麵,上桌時以冷麵的方式奉上,呈現的是粗身的麵條,更具嚼頭及彈性,絕對是另一種味覺風情,配菜分別有紫菜及半隻半熟蛋,同時奉上的濃湯醬汁,確是甚為有趣:
先試了湯,若只喝湯真的有點重口味,但配了麵便剛好!湯中包括了蔥、洋蔥和日式叉燒!我估計湯可能有用魚乾來煲,因為聞到有魚乾的鮮味!吃到最後要找待應加清湯,把那沾麵湯和清湯一起喝,感覺美好,隨時 addicted!
配料分別有刴碎的叉燒、蔥花以及肥肉等,這碗真的好好味的濃湯,大家可配合餐牌內的建議吃法,挾上一箸麵條後,再浸在濃湯一小會之後,再徐徐地送入口中,其爽滑的口感,味道倒是恰到好處,作為炎夏季節,真的好味到冇朋友.......
地址 : 中環德己笠街1-13號世紀廣場3樓
電話 : 2537 1829
Source: OpenRice
價值近八十元的沾麵,上桌時以冷麵的方式奉上,呈現的是粗身的麵條,更具嚼頭及彈性,絕對是另一種味覺風情,配菜分別有紫菜及半隻半熟蛋,同時奉上的濃湯醬汁,確是甚為有趣:
配料分別有刴碎的叉燒、蔥花以及肥肉等,這碗真的好好味的濃湯,大家可配合餐牌內的建議吃法,挾上一箸麵條後,再浸在濃湯一小會之後,再徐徐地送入口中,其爽滑的口感,味道倒是恰到好處,作為炎夏季節,真的好味到冇朋友.......
地址 : 中環德己笠街1-13號世紀廣場3樓
電話 : 2537 1829
Source: OpenRice
Instagram 3.0 推出 ,融入地理位置信息
Danny Cheng: "我的 Instagram 已全面取代 facebook,而3.0更新後功能更多!不如 facebook 關閉主業務 facebook,然後主力做 Instagram 吧! "
知名的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 今天升級至了3.0 版本,作為被Facebook 收購後的第一次“大更新”,看看除了改善性能和修復Bug 之外還帶來了哪些新功能吧。
據 The Next Web 的消息,這次 Instagram 3.0 最大的亮點是融入了Photo Maps ,融入了LBS 的一些特性,Photo Maps 會在地圖上顯示帶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照片,當然,是否在照片中加入地理位置信息是個可選的隱私選項。現在大多數用戶都喜歡以時間或者熱門順序瀏覽照片,為什麼Instagram 團隊明知如此還要加入這樣的功能呢?
Instagram 的創始人兼 CEO Kevin Systrom 對此做出了解釋:
(在Timeline 顯示狀態下) 再好的內容也最多只能出現並活躍幾個小時而已,然後就被新內容掩蓋了。而在地圖上展示照片的形式可以為優質的內容提供展示時間更長的平台,我們創造了條件讓用戶習慣給照片加上地理位置信息。過一段時間,用戶就會認可地理位置信息的價值和重要性!
此外, Instagram 3.0 還在傳統的 Timeline 界面下加入了類似 Google 圖片搜索那樣的無限滾動形式,方便用戶瀏覽照片。
大家現在就可以更新手頭的Instagram 了,此次更新 iOS 和 Android 雙平台是同步更新的,大家盡情分享圖片吧!
Source: ifanr
知名的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 今天升級至了3.0 版本,作為被Facebook 收購後的第一次“大更新”,看看除了改善性能和修復Bug 之外還帶來了哪些新功能吧。
據 The Next Web 的消息,這次 Instagram 3.0 最大的亮點是融入了Photo Maps ,融入了LBS 的一些特性,Photo Maps 會在地圖上顯示帶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照片,當然,是否在照片中加入地理位置信息是個可選的隱私選項。現在大多數用戶都喜歡以時間或者熱門順序瀏覽照片,為什麼Instagram 團隊明知如此還要加入這樣的功能呢?
Instagram 的創始人兼 CEO Kevin Systrom 對此做出了解釋:
(在Timeline 顯示狀態下) 再好的內容也最多只能出現並活躍幾個小時而已,然後就被新內容掩蓋了。而在地圖上展示照片的形式可以為優質的內容提供展示時間更長的平台,我們創造了條件讓用戶習慣給照片加上地理位置信息。過一段時間,用戶就會認可地理位置信息的價值和重要性!
大家現在就可以更新手頭的Instagram 了,此次更新 iOS 和 Android 雙平台是同步更新的,大家盡情分享圖片吧!
Source: ifanr
星期三, 3月 21, 2012
大坑 - 年青中產新蒲點
Danny Cheng: "I like Tai Hang, and I made in Mount Butler too"
大坑,港島東畢拿山下的一個小社區!明明與天后及銅鑼灣近在咫尺,卻沒交通工具直達,是個靜謐的小區,自成一國,時光也仿似凝住,連鎖食店、大型商場、自由行人士在大坑通通止步,保留了一份難得的老香港生活氣息。五六年前開始,有人愛上她的獨特風景,一間間個性小店陸續誕生,古舊與時尚在這小區奇妙地融合起來。沿着樹蔭緩步到來,每次都有驚喜。
沿着浣紗街鑽進舊樓群,一條條大街小巷,像奇異的時光隧道,帶你回到過去,帶你到未來,有時更帶你去巴黎、東京吉祥寺,回過頭,返回滲滿老香港文化的街頭,趣味盎然…… 夜幕低垂,串燒店、 Cafe、甜品店、酒吧,大坑成了年青中產新蒲點。
大坑還沒有被大型發展,仍可看到一幢幢獨立的樓宇,造就很多單邊鋪,面積只有數百呎,坐在裏面特別舒服,視野開揚。這種設計源自六十年代馬頂屋陸續被清拆,而因為當年業權分散,只能小規模地興建唐樓。那年代的人起樓,以人為本,遷就居民的生活,屋前是馬路,屋後有小巷,不必人車爭路,居民有更多活動空間,生活少了壓迫感,心情也舒暢些。這種建築智慧運用1940年代著名英國城市規劃師 Patrick Abercrombie提出的『人車分流』概念。當時港府邀請他負責香港的城市規劃,港島很多地區如灣仔、銅鑼灣都找到這種規劃,只是已被拆卸,而大坑則保留了不同時代的建築,客家馬頂屋、戰前唐樓,還有近年新建的樓盤,逛一遍大坑,能看到香港的成長,很有意思!
Source: atnext
大坑,港島東畢拿山下的一個小社區!明明與天后及銅鑼灣近在咫尺,卻沒交通工具直達,是個靜謐的小區,自成一國,時光也仿似凝住,連鎖食店、大型商場、自由行人士在大坑通通止步,保留了一份難得的老香港生活氣息。五六年前開始,有人愛上她的獨特風景,一間間個性小店陸續誕生,古舊與時尚在這小區奇妙地融合起來。沿着樹蔭緩步到來,每次都有驚喜。
沿着浣紗街鑽進舊樓群,一條條大街小巷,像奇異的時光隧道,帶你回到過去,帶你到未來,有時更帶你去巴黎、東京吉祥寺,回過頭,返回滲滿老香港文化的街頭,趣味盎然…… 夜幕低垂,串燒店、 Cafe、甜品店、酒吧,大坑成了年青中產新蒲點。
大坑還沒有被大型發展,仍可看到一幢幢獨立的樓宇,造就很多單邊鋪,面積只有數百呎,坐在裏面特別舒服,視野開揚。這種設計源自六十年代馬頂屋陸續被清拆,而因為當年業權分散,只能小規模地興建唐樓。那年代的人起樓,以人為本,遷就居民的生活,屋前是馬路,屋後有小巷,不必人車爭路,居民有更多活動空間,生活少了壓迫感,心情也舒暢些。這種建築智慧運用1940年代著名英國城市規劃師 Patrick Abercrombie提出的『人車分流』概念。當時港府邀請他負責香港的城市規劃,港島很多地區如灣仔、銅鑼灣都找到這種規劃,只是已被拆卸,而大坑則保留了不同時代的建築,客家馬頂屋、戰前唐樓,還有近年新建的樓盤,逛一遍大坑,能看到香港的成長,很有意思!
Source: atnext
星期一, 12月 26, 2011
I know this song 有趣歌詞廣告!
Danny Cheng: "唔知個System同Shazam有乜分別呢?緊張ING"
Danny Cheng: "玩左 SOLITON 幾日,聽到好多經典歌!對了,這就是我經常說香港樂壇需要的發佈模式!香港樂壇有救了,Let's Play! "
Danny Cheng: "SOLITON 勁多歌!D大碟量追到銅鑼灣HMV!相信HMV快可專心賣Gadget了......"
Danny Cheng: "玩左 SOLITON 幾日,聽到好多經典歌!對了,這就是我經常說香港樂壇需要的發佈模式!香港樂壇有救了,Let's Play! "
Danny Cheng: "SOLITON 勁多歌!D大碟量追到銅鑼灣HMV!相信HMV快可專心賣Gadget了......"
香港人近排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平面廣告。這個廣告在很多的士車身都有,就是一個黑色的背景,加上一句歌詞。這個廣告很大膽,就是整個廣告就只有一句歌詞,那些歌詞不少是朗朗上口的歌,卻偏偏沒有公司名字!
其實這些歌詞廣告不但印在的士,也買下港鐵及建築物外牆的廣告位大賣廣告,還有一個網址http://iknowthissong.org/ 的連結。原來這就是整合音樂的網頁!一個針對音樂而設的Web Apps!
這個網頁,能夠讓你唱一唱便能找到你的歌曲,又可以看到其他人的Playlist,或分享自己喜愛的音樂,同時又會根據你的喜好,推薦些音樂給你聽。是雲端?是Google Music的進化版嗎?
這些車身廣告的歌詞,目的,就是帶起你對這些歌詞的印象,然後引起一個問題:「這句歌詞是那一首歌?」你便會有動機找出你所需要的歌,那便上了這個廣告的當:唱句歌詞找歌!Soliton這公司找到不少知名人士分享Playlist,看得出這間公司在廣告宣傳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呢。
公司網頁更加大膽,一句Let’s Play加一個公司Logo,很多公司都不願意試這種大膽的方式作為公司網頁呢。但整個宣傳策略非常一致:Let’s Play = Play Music,Let’s Play = Play Ads = Find the song = Use Soliton!
其實這些歌詞廣告不但印在的士,也買下港鐵及建築物外牆的廣告位大賣廣告,還有一個網址http://iknowthissong.org/ 的連結。原來這就是整合音樂的網頁!一個針對音樂而設的Web Apps!
這個網頁,能夠讓你唱一唱便能找到你的歌曲,又可以看到其他人的Playlist,或分享自己喜愛的音樂,同時又會根據你的喜好,推薦些音樂給你聽。是雲端?是Google Music的進化版嗎?
這些車身廣告的歌詞,目的,就是帶起你對這些歌詞的印象,然後引起一個問題:「這句歌詞是那一首歌?」你便會有動機找出你所需要的歌,那便上了這個廣告的當:唱句歌詞找歌!Soliton這公司找到不少知名人士分享Playlist,看得出這間公司在廣告宣傳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呢。
公司網頁更加大膽,一句Let’s Play加一個公司Logo,很多公司都不願意試這種大膽的方式作為公司網頁呢。但整個宣傳策略非常一致:Let’s Play = Play Music,Let’s Play = Play Ads = Find the song = Use Soliton!

星期四, 11月 17, 2011
Nokia Lumia 800 只是寶馬 5系,Lumia 900 才是皇道!
Danny Cheng: "咁就等7系啦!唔知有冇白色呢......"
WMPoweruser: "Nokia 法國業務主管 Paul Amsellem,在接受 LesEchos 報社採訪時,明確地指出 Nokia 有生產 Windows 8 平板的計畫,而且預計是在 2012 年 6 月會推出;另外也提到近期將上市的最新款 Windows Phone Lumia 800 在 Nokia 手機產品中的定位。
Paul Amsellem 以 BWM 5 series 來比擬 Lumia 800,而 Lumia 710 將是 BWM 3 series;兩者是屬於中、低階的產品,之後會再加上 BWM 7 series,完整 Nokia Windows Phone 的高、中、低階產品組合;而 Lumia 900 應該就是 Paul Amsellem 口中的 BWM 7 series 機型。
傳言 Nokia Lumia 900 將配有 4.3 吋的 ClearBlack AMOLED、HSPA+、1.4 GHz 處理器、800萬畫素後置鏡頭及 16GB 和 32GB 的兩種儲存容量版本,目前上市日期還未確定。"
星期三, 11月 09, 2011
Logitech 讓 iPad 變身
Danny Cheng: "把 iPad 2 反轉套在 Logitech 鍵盤上,iPad 2 會自動休眠!而ZAGG 鍵盤底座就變成了一個保護殼,內部邊緣轉角處採用高密度的柔軟襯裡材質,不僅有助於發揮緩衝作用,亦可在 iPad 2 意外摔落時提供保護。"
kissHK: "現今一部iPad已讓我們可以收睇報紙、聽雜誌、同電影黏在一起、重可以於電話中見面,甚至攞住成間書店出街,就連星空也可觸摸得到!但大部份平板電腦仍不能提供實體鍵盤,令很多熱愛寫作、社交的用家大感不快!更可惜是大部份的社交Apps只可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使用,想玩LINE, KakaiTalk 等與朋友交往,就被迫使用不大方便的虛擬鍵盤來溝通!對於iPad螢幕這麼大的產品,在虛擬鍵盤打字始終感到有點怪異,就算平時在電腦鍵盤上打字怎樣迅速,在虛擬鍵盤上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有時候連朋友Offline了仍未打完,心感可惜;更不用說回覆電郵、修改文件,必定會比平常用多幾倍時間!
從此可見,讓iPad裝上實體鍵盤是勢在必行,就如您為手提電腦買滑鼠來取代Touchpad一樣,可大幅地增強生產力,也令iPad變化成更強大的工具!雖然市面上有很多藍牙鍵盤可供選擇,但要做到收納時能保護iPad、採用航空等級的鋁合金、提供專為iPad而設計的快捷鍵、還有為iPad 2量身設計,可以直接合體的就只有Logitech iPad® 2 專用隨行鍵盤保護殼!
而且,此款鍵盤底座的鍵盤按鍵經過特別設計,也是繼承Logitech的傳統,打字手感極好,而按鍵體積很標準,不容易打錯字!在按鍵上不但印有注音和倉頡輸入法,更加提供了多個特殊功能按鍵,包括基本的剪下、複製、貼上等,同時也提供了讓 iPad 2 回到主頁,以及控制音量和播放等功能選項,令操作更加方便。
建議零售價為港幣$799,就可擁有集保護及實體鍵盤於一身的產品,相比起買個皮革Smart Cover也要$548,可見是相當超值。不過保護殼只能為屏幕和邊框作保護,未能保護 iPad 2 的機背,略嫌美中不足。但整體上這也算是iPad 2必備的配件,絕對能大幅地提升輸入文字時的效率!也同時擁有智慧時尚的外型!絕對稱得上好看,更好用。"
從此可見,讓iPad裝上實體鍵盤是勢在必行,就如您為手提電腦買滑鼠來取代Touchpad一樣,可大幅地增強生產力,也令iPad變化成更強大的工具!雖然市面上有很多藍牙鍵盤可供選擇,但要做到收納時能保護iPad、採用航空等級的鋁合金、提供專為iPad而設計的快捷鍵、還有為iPad 2量身設計,可以直接合體的就只有Logitech iPad® 2 專用隨行鍵盤保護殼!
而且,此款鍵盤底座的鍵盤按鍵經過特別設計,也是繼承Logitech的傳統,打字手感極好,而按鍵體積很標準,不容易打錯字!在按鍵上不但印有注音和倉頡輸入法,更加提供了多個特殊功能按鍵,包括基本的剪下、複製、貼上等,同時也提供了讓 iPad 2 回到主頁,以及控制音量和播放等功能選項,令操作更加方便。
建議零售價為港幣$799,就可擁有集保護及實體鍵盤於一身的產品,相比起買個皮革Smart Cover也要$548,可見是相當超值。不過保護殼只能為屏幕和邊框作保護,未能保護 iPad 2 的機背,略嫌美中不足。但整體上這也算是iPad 2必備的配件,絕對能大幅地提升輸入文字時的效率!也同時擁有智慧時尚的外型!絕對稱得上好看,更好用。"
星期三, 9月 14, 2011
百元人民幣防偽特徵
Danny Cheng: "提防蠱惑驗鈔機 防偽只數錢....."
atnext: "偽鈔難防,蠱惑驗鈔機更加防不勝防。有市民北上深圳過節,疑在羅湖口岸的找換店,換來三張假一百元人民幣。有本港找換店稱,內地有找換店甚至部份銀行的職員,故意關掉驗鈔機的防偽功能,然後夾雜真假「人仔」,在港客面前經驗鈔機點算,令港客不虞有詐而中招。
立即將兩張人民幣給尖沙嘴一家找換店檢查。店員一拿上手,已說一眼已看出兩張都是偽鈔。他拿出兩張真鈔對照,指記者送來查驗的紙鈔, 100元的綠色字樣暗淡無光,沒有真鈔鮮明閃爍的效果;鈔上的毛澤東像面部和衣領部份沒有凹凸感;紙鈔切口不整齊,明顯露出白邊。
店員又踢爆,內地有心行騙的找換店,在兌換人民幣給港客時,會趁港客不留神,用驗鈔機點數時,根本沒有開啟識別防偽功能。一般港客沒注意,誤以為經驗鈔機點算的人民幣定是真鈔。
他即場示範,關掉驗鈔機的防偽識別系統,把兩張偽鈔夾雜在多張真鈔中,經驗鈔機點算,果然全數「過關」。他開啟防偽識別系統,再把偽鈔夾在真鈔內「過機」,結果兩張偽鈔無所遁形。他指出,市面同業使用的驗鈔機品種繁多,各有不同的防偽識別功能,問題是找換店甚至是銀行兌換人民幣給顧客時,有沒有開啟防偽識別功能。
他提醒市民無論到找換店或銀行,兌換人民幣時,應確保驗鈔機有開啟防偽識別系統。"
立即將兩張人民幣給尖沙嘴一家找換店檢查。店員一拿上手,已說一眼已看出兩張都是偽鈔。他拿出兩張真鈔對照,指記者送來查驗的紙鈔, 100元的綠色字樣暗淡無光,沒有真鈔鮮明閃爍的效果;鈔上的毛澤東像面部和衣領部份沒有凹凸感;紙鈔切口不整齊,明顯露出白邊。
店員又踢爆,內地有心行騙的找換店,在兌換人民幣給港客時,會趁港客不留神,用驗鈔機點數時,根本沒有開啟識別防偽功能。一般港客沒注意,誤以為經驗鈔機點算的人民幣定是真鈔。
他即場示範,關掉驗鈔機的防偽識別系統,把兩張偽鈔夾雜在多張真鈔中,經驗鈔機點算,果然全數「過關」。他開啟防偽識別系統,再把偽鈔夾在真鈔內「過機」,結果兩張偽鈔無所遁形。他指出,市面同業使用的驗鈔機品種繁多,各有不同的防偽識別功能,問題是找換店甚至是銀行兌換人民幣給顧客時,有沒有開啟防偽識別功能。
他提醒市民無論到找換店或銀行,兌換人民幣時,應確保驗鈔機有開啟防偽識別系統。"
訂閱:
文章 (Atom)